智学课程网
标题:
春节习俗的变化(初二三班朱芸菲)
[打印本页]
作者:
轩轩子官宣婆娘
时间:
2021-2-26 15:53
标题:
春节习俗的变化(初二三班朱芸菲)
春节习俗的变化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表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有着许多的习俗。1.倒贴福字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与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寓意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谐音,寓意“福到了”。2. 贴春联贴春联这个活动是从宋朝便开始盛行的,没到过年时家家户户都有贴春联的习俗,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贴”,是对联的一种,因为是在春节的时候张贴,所以将它称作春联。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幅幅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期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3. 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许多人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的团圆意义就更大了。4.压岁钱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读音相同,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5.放鞭炮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头年兽总是在春节的那一天,跑到人间来捣乱,人们没有办法只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躲着,邻家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的竹子“噼里啪啦”地乱响,年兽被吓得跑回了森林去。于是每一年春节人们就去砍许多的竹子来烧,用来赶走年兽,后来发明了鞭炮,就用鞭炮代替了竹子。
在之前,每一年我们都能看见美丽的烟花,听见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但如今因为城市污染加重,便不允许在城市中燃放烟花,今年我们因为种种原因待在重庆没有回老家过年,所以也就没有放烟花和鞭炮。
在除夕的那一天,爸爸叫我下班回到家,很快地洗了个澡换了一身新衣服,急匆匆地贴春联,说是要赶在十二点之前把这些都弄好。晚上睡觉的时候整个屋子都是亮的,我们爸爸为什么要点着灯睡觉,他说民间有照虚的习俗,通宵开灯赶跑穷鬼,来年就顺顺利利的了,而且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延年益寿,香火不断。不过这个习俗我是今年才知道,前些年都没有怎么听说过。到了春节那一天我们把外公外婆接到家里吃饭。后面的几天就是到处串门,今天去别人,明天别人来我们家。
不过,今年的春节比以往的春节要冷清许多,很无聊总感觉少了些什么,变化还是很大的,希望以后的春节热闹一些。
欢迎光临 智学课程网 (http://www.zxkc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