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济大事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这一举动一时之间传为佳话,为刘备得人心无数。 但后果是惨痛的,携民撤退至当阳城时,曹操追兵赶上了上来,刘备大败,妻死子散。 三国英雄辈出的年代,智慧聪颖如诸葛亮者不止一人,武功盖世如赵子龙也不计其数,可刘备只有一个。 他不擅权谋心计,带兵打仗也有不足,但在弱者面前,却只有他会说出那句:“吾不忍也。” 徐庶本为刘备账下谋士,当阳长坂坡逃亡途中,徐庶的母亲被曹操军所掳,要挟徐庶加入曹操军营。 此时有人向刘备建议,留住徐庶,等到曹操杀掉徐庶的母亲,徐庶自然会死心塌地追随刘备。 刘备没有采纳,而是放走徐庶。 放走徐庶,无异于为敌方增强势力,刘备心里比谁都清楚,但他还是那么做了。 也许在他看来,徐庶不只是账下的一个谋士,也是自己的朋友,更是一个母亲的孩子,自己不该为了利益就替他做选择。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可刘备身边始终有不少文臣武将追随。 即便不能像曹操孙权等人,为追随他的人提供钱财权势,甚至大部分时间都在寄人篱下,流离失所。 但他的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与肯定。2.坎坷殊途,永不言败 鲁迅曾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 而刘备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勇士。 他的一生,常走在坎坷不平之路。
“要想能做大事,就必须能屈能伸,只要能达到最终目的,过程可以有很多选择。”面对初心难守,成败不定的境遇,曹操没有一蹶不振,而是选择换一条路重新出发。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一时之间名震四方。 到了赤壁之战,同样也是以少胜多,只是这次是曹操输了,他没有垂头丧气,反而一笑置之。 大丈夫能屈能伸,进退有度。 曹操的一生曲折起伏,但他留给世人的印象,始终都是豪情万丈,一代枭雄。
“也许你昨天看错了我曹操,可是今天呢你又看错了,但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都不怕别人看错我。”打了败仗,失了城池,也能直呼痛快,大笑而去。 这样的曹操,古往今来,只有一个。 2. 胆大心细,深谋远略 初平年间,董卓权倾朝野,朝中大臣眼看王权一步一步衰落,却都束手无策。 唯有曹操站了出来:“为了天下苍生,必须除掉董卓,如果没有人愿意,那么我来!” 这样的魄力与担当,在当时无人能敌。 一个人能扛多大的事,就能成多大的事。 战场上的厮杀比拼的是英勇,而朝野之上则需要深谋远略,而曹操恰好两点都具备了。 南征北战几十年,他凭着自己的胆大心细,消灭了所有的对手。 统一北方之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魏国,随时可以称帝,但他始终没有逾越那条线,直到去世也是“魏王”,而不是“魏武帝”。 但其实不称帝,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如果曹操称帝,在外人看来就是谋权篡位,给了刘备和孙权攻打曹操的理由。 其次曹操非常了解自己,他对权利有着超乎常人的迷恋,而人的欲望就是一个无底洞。 因此更不能为了一个虚名,而给自己埋下祸端。 千百年后,曹操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 世间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成败不能定义英雄,对错不能衡量万物,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对的,那就该坚持到底。 不被命运偏爱的人,一定要有破局的勇气。▽历史已经远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刀光剑影、金戈铁马之中不光有英雄的厮杀,还有数不尽的做人做事的智慧。 几千年的尘与土教会了我们,做人当如刘备仁德坚毅,做事当如曹操英勇无畏。 与君共勉。
欢迎光临 智学课程网 (http://www.zxkc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