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匡衡凿壁借光勤读、车胤囊萤夜读、孙康映雪苦读的故事,并且成语化为惜时苦读的代名词,妇孺皆知。然而,堪称现代版囊萤映雪的革命家赵世炎的“黄昏之贼”,却不太为世人所知。当然,我们不一定都能像赵世炎同志那样,将艰辛的生活过得别有一番浪漫滋味,但是,其守时、惜时、挤时读书之法,却永远不会过时。 1901年4月13日,赵世炎出生在重庆酉阳。赵父非常希望儿子长大后有一番作为,于是4岁就把他送入私塾学习。11岁,进入龙潭高级小学堂。 赵世炎聪颖好学,各科成绩优异,尤其是作文深得教师和同学们的赞誉。国文老师常在课上讲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故事,他受到深刻启示并引起了更大的兴趣,常以英雄们的崇高思想和行动作为自己的榜样。 他课余大量阅读各种书籍,学校里的图书几乎都借来看过,他特别喜欢看《史记》中的“刺客列传”、“游侠列传”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看到爱看的书,常常通宵达旦,拼命地看。由于他阅历丰富,大大提高了他的文化素养,书里的许多精彩段落都能讲出来。他常常绘声绘色地给同学们讲“大闹江州”、“三打祝家庄”等故事,有时说到半夜三更。 赵世炎对书中描写的英雄人物非常崇拜,对贪生怕死、叛国投敌之徒则痛恨入骨。有一次和同学们一起翻晒学校里的图书,他边晒边翻。当看到明史《二臣传》中“洪承畴传”和“钱谦益传”时,他将书狠狠地扔在地上,满面怒容,憎恨不已。他还读达尔文的《进化论》、赫胥黎的《天演论》和卢梭的《民约论》等。 1915年春,14岁的赵世炎考取了酉阳县联合中学,但是他没有入学。受私塾老师陈德元、李玉昆,以及高小王勃山,还有二哥世珏等的进步思想影响,他不仅想好好读书,还想有所作为,并决定到省城或北京去求学,去闯荡。 赵世炎一面在学校补习功课,一面又到初小兼任教员,以积攒资金。他住宿在高小学堂,和初小相隔五里多路。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来来去去,严守时间,从不间断或迟到早退。在高小毕业后到去北京之前的近一年时间里,他一直过着这样的紧张生活。 1915年8月,14岁的赵世炎抱定追求进步的愿望,在三哥的资助下来到北京,考入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高师附中有宽敞的校舍和较强的师资力量,一些高师的教授和优秀毕业生常来授课,是北京当时水平最好的中学之一。 附中的课程繁多,各年级通常设有十五门以上课程,但还满足不了赵世炎那强烈的求知欲望。他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努力学习各门功课,课后阅读大量报刊、书籍,似乎有永远用不完的精力。他尤其喜欢英语。为了掌握英语的正确发音,他不怕别的同学嘲笑,常常高声朗读,刻苦练习。当稍微具有一点英文水平时,他便开始大量阅读英文书报。由于英文教师只管讲课不管辅导,他看不懂只好去查字典。 过不多久,同学们经常看到赵世炎往教堂里跑,感到很奇怪,以为他想加入耶稣教。其实,赵世炎和外国人拉扯,不过是为了学习英语。通过交谈,可以让他们给自己正音。他认为在课堂学的英语,讲给外国人听听,他们听得懂,才算是学会了。 由于赵世炎的勤学苦练,各门功课成绩都很好,英文进步更快,成绩相当突出。有一次学校组织“英文学会”,请一个外国人来讲演,让赵世炎当翻译。他不但上了台,而且翻译得很好,师生们对他如此超群的成绩十分敬佩。许多同学跑来向他求教取经。他很热情地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过和自修方法,并和大家约定,每天午饭后,利用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帮助同学们学习英文。 在北京高师附中,赵世炎热爱读书、成绩优秀,同时热衷于课外活动,给报刊撰稿、活跃于演讲会,渐渐成为同学们中的核心人物。 1917年,16岁的赵世炎结识李大钊,他坦言李大钊堪称人生导师、是他的引路人。 同年7月,赵世炎中学毕业,经李大钊、王光祈等介绍,参加了由爱国进步学生组成的学术性政治团体——少年中国学会,并结识了毛泽东、恽代英、邓中夏、杨贤江、高君宇等进步青年,常常一起分享彼此的见解,并展开激烈的探讨和争论。他在这样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快速成长着。 在李大钊的引导下,赵世炎先后参与创办并主编了《平民周刊》《少年》半月刊和《工读》半月刊等进步刊物,积极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 他在《少年》半月刊上连续发表《说少年》等论文,分析当时一般青年的思想状态,揭露封建家庭、旧的教育制度对青少年的思想束缚和毒害。 同时,热爱读书的赵世炎时刻不忘督促青年阅读和学习,他撰文《我们读书时间分配的问题》,提倡“十分之几”分配法,把一周的时间分为十分,需做的事情分为六项,每周六项均做,按不同程度分配分数。 赵世炎严苛地将劳心的事所占比例减少,更多地投入到读书当中。这样合理分配时间和任务,既容易坚持,又能保证每周的读书时间。 他还常在自己主办的《工读》半月刊上撰文,与朋友们共同讨论中国的前途,公开评论当时中国社会的弊病。 五四运动爆发,赵世炎当选为高师附中学生会干事长。彼时,他还只是一名中学生,但已经表现出出色的组织领导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养成与他从小热爱读书、学习新文化、接受新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1919年秋,赵世炎进入法文专修馆主攻法文、兼修英文,为留法勤工俭学做准备。他除了学习和劳动之外,还编辑《工读》半月刊和《平民》周刊。经过实践的探索,赵世炎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飞跃。 1927年赵世炎牺牲后, 聂荣臻称赞赵世炎:“对党、对事业无限忠诚,工作中深入群众,生活上艰苦朴素,对敌斗争奋不顾身,对同志坚持原则而又热情可亲,世炎同志是一个高尚的共产主义者。”
鲁能巴蜀中学 初二18班 王彦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