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为帮助大家回顾和学习党史,本公众号根据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已经出版的相关研究成果,开辟“党史问题探微系列”,从这些系列材料中,你将会了解中共党史上一个又一个的生动细节。本期刊登的这篇文章,披露了中共一大召开之前,全国五十多名党员所分布的中共早期组织的一些情况。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首先源自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接受这一思想的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中国共产党能够创建,还源自于有一批追随马克思主义并“很坚决地要为它宣传奔走”的人!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一批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进分子的出现,在中国成立共产党组织的思想和干部条件已经具备,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透彻认识和对中国实际的深入了解,使他们逐步认识到,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就必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使其充当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20年2月,为躲避反动军阀政府的迫害,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迁移到上海。在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李大钊和他商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这就是党史上广为传播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首先建立的。
从北京回到上海后,陈独秀就开始着手筹备共产党。为开展建党的准备工作,1920年5月,陈独秀发起组织了一个秘密团体——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探讨社会主义学说和中国社会改造问题。不久后,他同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等人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党组织,还起草了党的纲领。党纲草案共有十条,其中包括运用劳工专政、生产合作等手段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关于党的名称问题,陈独秀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主张定名为“共产党”,陈独秀表示同意。
经过酝酿和准备,在陈独秀主持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当时取名为“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其成员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骨干,陈独秀为书记。11月,共产党早期组织拟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为此,要通过革命的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宣言的内容没有向外发表,但曾以此作为收纳党员的标准。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
参加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沈玄庐、邵力子、袁振英、林伯渠、沈雁冰、沈泽民、杨明斋、俞秀松、李启汉、李中。
在上海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从1920年8月到1921年春,经过半年多的工作,中国国内先后有六个城市建立起共产党早期组织。与此同时,在旅日、旅法的华人中,也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
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是在李大钊的直接指导和筹划下成立的。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中国最早的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成员大多是五四运动中的骨干和积极分子。研究会通过收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举办座谈讨论、组织出版工作等,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成员也发展很快。这是李大钊把“对于马克思派学说研究有兴味的和愿意研究马氏学说的人”联合起来的最初尝试。
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启示
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正式成立。当时取名为“共产党小组”。党组织的最初成员有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不久,张申府经上海去法国。
1920年底,北京党组织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成员有:李大钊、张国焘、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罗章龙、刘仁静、范鸿劼、缪伯英、张太雷、李梅羹、朱务善、宋介、江浩、吴雨铭、陈德荣。由李大钊任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罗章龙负责宣传工作。
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夏,在酝酿筹备建党期间,毛泽东先后在北京、上海与李大钊、陈独秀有了直接的接触和联系。这两个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状况和共产主义者的活动,对毛泽东产生很大影响。
青年毛泽东
1920年7月回到长沙后,毛泽东从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寻找志同道合的“真同志”入手,先后成立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等团体,并与新民学会的中坚分子讨论建党的问题。蔡和森从法国来信,提出必须建立中国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毛泽东回信说:我对“和森的主张,表示深切的赞同”;同时通告说陈独秀已在国内开始建党活动。1920年秋,新民学会已经拥有100多名会员,是一个有相当社会影响的进步团体。其中一些先进分子已接受马克思主义,主张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何叔衡
1920年11月间,毛泽东应陈独秀委托,创建长沙共产主义组织。陈独秀和李达还将上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机器工会,以及《中国共产党宣言》起草等情况,随时告诉毛泽东,还寄去了《共产党》月刊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等。在毛泽东、何叔衡等人的积极活动下,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初冬在新民学会的先进分子中秘密诞生。成员有:毛泽东、何叔衡、彭璜、贺民范、易礼容、陈子博。
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6、7月间,李汉俊从上海写信给董必武和张国恩,后又亲自到武汉面见董必武,商议在当地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与此同时,刘伯垂受陈独秀的委托,带着一份手抄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几本介绍社会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小册子回到武汉与董必武、包惠僧等商讨筹建共产党组织。
董必武
1920年8月,在武昌抚院街董必武寓所,由刘伯垂主持召开会议,成立武汉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当时取名为“共产党武汉支部”。刘伯垂在会上介绍了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的有关情况,与会者传阅了上海党组织起草的党纲草案,研究武汉党组织日后的工作安排。武汉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有: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刘伯垂、张国恩、赵子健、郑凯卿、赵子俊。
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
广州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过程比较曲折。上海党组织建立后,陈独秀曾为在广州建党之事,致函谭平山、谭植棠、陈公博,嘱其发起组织。1920年9月,俄共(布)党员斯托扬诺维奇和别斯林到广州,准备建立共产党组织。因这些俄国人是经参加北京党组织的无政府主义者黄凌霜引荐的,所以他们到广州后即与无政府主义者区声白等取得联系,并于同年底开始建党活动。参加这个组织的共九人,除两个俄国人以外,七个中国人都是无政府主义者。由于观点不一致,谭平山、谭植棠、陈公博拒绝加入这个组织。
陈公博
同年12月,陈独秀从上海到达广州。不久,他把自己起草的党纲拿到这个组织进行讨论时,一些无政府主义者反对党纲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条文。陈独秀等与他们“进行过非常热烈的争论,认为必须摆脱无政府主义者”。这样,无政府主义者退出了党组织。
在陈独秀的主持下,于1921年春“开始成立真正的共产党”。当时取名为“广州共产党”。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李季为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
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秋,王尽美、邓恩铭(水族)等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这一组织开始时是公开的学术研究团体。活动地址是在济南城内贡院墙根街济南教育会的场所,门口挂着“山东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大牌子。成立时只有十几人,后来发展到五十多人。在研究会活动的过程中,王尽美考察和团结了一批信仰坚定、愿意为共产主义献身的革命同志,形成了研究会的中坚和核心。
王尽美
不久,反动政府以“宣传过激主义”的罪名,宣布予以取缔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此后它又半公开地活动了一段时间。王尽美、邓恩铭等先进分子在上海、北京党组织的影响和帮助下,于1921年春成立了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除王尽美和邓恩铭外,成员还有王翔千。
邓恩铭
旅法中共早期组织
旅法华人中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主要是在留法勤工俭学人员中形成的,于1921年成立。发起人有张申府和赵世炎,成员有张申府、周恩来、刘清扬、赵世炎、陈公培。
1920年12月27日,张申府和刘清扬从国内来到法国。刘清扬是觉悟社的社员,五四运动中担任过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会长,代表天津学联代理过全国学生联合会常务理事。张申府这时同刘清扬结了婚。他原是北京大学的讲师,在五四运动中也很活跃。在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时,他就是最早的成员之一。1920年秋在北京筹建组织时李大钊曾要刘清扬参加。当时刘清扬因为要准备赴法勤工俭学没有加入。他们出国时,陈独秀和李大钊委托张申府建立海外的组织。到法国后,张申府先介绍刘清扬参加。
1921年春,经张申府、刘清扬介绍,周恩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八个发起组之一的旅法中共早期组织。
旅法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后,多方面了解国际工人运动的状况和经验,利用欧洲的方便条件大量收集、阅读和介绍马克思主义著作,在旅法的中国学生和劳工中开展革命宣传工作。旅法的共产党组织成为联系旅欧各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等)革命者和进步学生的中心,并于1922年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旅欧支部。旅欧的党组织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有才能的干部,其中有周恩来、蔡和森、赵世炎、李立三、陈毅、向警予、朱德、李富春、王若飞、陈延年、蔡畅、聂荣臻、李维汉、邓小平等。
张申府、周恩来等旅欧时照片,左一为张申府,左三为周恩来。
旅日中共早期组织
旅日华人中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最初是由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施存统和周佛海组成的。1920年夏,陈独秀、李汉俊、陈公培、俞秀松、施存统等五人在陈独秀家中集会,商议成立共产党组织,并起草了党的纲领。施存统手抄了一份,准备带到国外去。1920年7月,施存统到日本学习和养病。在日本期间,他广泛阅读,涉猎大量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经过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研究和鉴别,他得出结论:布尔什维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宣布“我是绝对相信马克思主义的人”。
1921年7月,旅日的周佛海作为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后,施存统在东京发展了杨嗣霞、林孔昭等十余人等加入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
施存统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后,迅速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集中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共产党的一些基本知识,推介共产国际和各国共产党的情况;还注重在青年群体中发展组织,发起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引导青年参加实际斗争,为党造就了一大批后备力量。同时,他们还旗帜鲜明地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和斗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这些工作,为中国共产党全国性组织的成立和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传》《周恩来传》《中共党史人物传》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