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快速发布
|
关注公众号
人文历史
智慧人生
|
微信登录
微信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中心
您好,请
登录
首页
备课资源
视频学院
教研
视听经典
交流平台
问答
阅读
练题
积分
本版
帖子
用户
快捷导航
高中统编
初中统编
学术前沿
难题汇集
品质试题-高中
品质试题-初中
高中历史
初中历史
学术讲座
重庆南岸历史教研
石家庄高中历史
肖仕扬工作室
陈维坚工作室
陈大斌工作室
陈祺文工作室
重庆市实中课程基地
巴蜀中学历史课程基地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家庭教育
心理教育
难点熔炉
教育关注
教育公益
网上作业
群组
动态
我要提问
我的提问
互助答问
公益教师
我要练题
已练试题
我的错题
宣传推广
每日签到
智学课程网
›
教学研讨
›
学术研讨
›
程美东:抗美援朝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 ...
返回列表
程美东:抗美援朝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
[复制链接]
fighter
发表于 2020-11-23 19: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的的确确,在新时代我们需要继续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用这个伟大的精神来鼓舞我们的士气、凝聚我们的力量、激发我们的斗志、增强我们的智慧,以此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进步、繁荣!
一、抗美援朝精神体现、升华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时间内历经磨难,饱受战争、分裂之苦,经历无数天灾人祸、数次亡国之痛,但最终我们却能够走出一次次灾难,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就是始终坚持在高尚的民族道德文化信念之下团结一致、顽强拼搏、绝不屈服、永远向上的民族精神取向!正是有这样的民族精神取向,我们的发展才绵延不绝、浴火重生、不断超越。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追求光明、幸福生活的坚定意志,弘扬正气、崇敬英雄的社会风尚,天下一家的集体意识,战天斗地、不怕邪恶的积极入世态度,爱好和平、崇尚大同的社会理想…..这些都具体地展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对抗美援朝精神有非常集中的概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这个精神体系不仅是对上述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的继承,在很多方面有所升华。这种升华集中体现在爱国主义的情怀更加深厚、爱国主义的行动惊天动地,英雄主义精神因为志愿军的壮烈牺牲而更加浑厚, 坚定意志因为革命的深深信仰而更加自信、乐观,天下一家的集体意识由于无私援助朝鲜革命而提升到现代性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水平。一场抗美援朝战争,表面上是打出了国威、军威,深层次是打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威风!
二、 抗美援朝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内容。
抗美援朝砥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有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历史风骨,董宣、岳飞、史可法、林则徐….,他们是我们历史上民族风骨的代表,抗美援朝把这种风骨发扬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新高度。抗美援朝前夕,中美之间国力存在着天地一般的悬殊。1950年美国的钢产量为8772万吨,中国仅为60万吨;当年美国的工农业总产值为2800亿美元,中国则为人民币446亿元(折合美元100亿,当时的汇率比)。美军一个军拥有火炮1428门,汽车约7000辆,坦克430辆,而我军75毫米以上火炮仅有198门,汽车约120辆。美国当时投入到朝鲜战场上的飞机总共有各型作战飞机1200余架,美军飞行员经验比较丰富。而当时的中国空军只有的两个歼击航空兵师、1个轰炸机团、1个强击机团,共有各型作战飞机近200架,飞行员经验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关于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交手,就是我们不愿屈服于美国为首的势力对于邻帮社会主义国家朝鲜的的侵略,就是反抗列强的强权。抗美援朝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主动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最深刻的展示!
抗美援朝空前地汇聚了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在抗美援朝期间,从城市到乡村,从大学教授到农民,从首都北京到边疆村寨,从解放军指战员到文艺演员,从人民领袖到村民,从耄耋老人至少年儿童,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同仇敌忾,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能量化为粉碎敌人的火焰。一分钱,一斤米,一块布,一块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艺的献艺…..五亿多中国人从来没有那么团结过、自信过、战斗过,正是有了这样的万众一心、戮力同心,我们才形成了密不透风、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民族力量,我们才能在物质条件极其低下的情况下还能取得巨大的胜利。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正义的原则,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就能团结一致;只要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就一定能无往而不胜!
抗美援朝锻造了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抗美援朝战争是极其残酷的,甚至可以说很多方面达到了人类战争的极限。冰天雪地中志愿军官兵单衣单裤、甚至整个连队被冻死;被燃烧弹点燃衣物的邱少云忍受剧痛,双手指头把土刨出了深深的坑却一声不吭直至壮烈牺牲;面对成群的敌人,杨根思双手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黄继光身负重伤却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阵地的机枪口,为后续部队的冲锋消除了障碍……..这些鲜活个体生命的消逝是为了延续和升华我们的民族,是中华民族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的生动展示!有了这样的血性,我们的民族永远不可欺、永远不会败!
抗美援朝激发了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抗美援朝能够取得伟大的胜利,固然与我们的志愿军指战员的勇气、志气、血性有关,与我们民族的智慧也密切相关。我们的志愿军不是只会打恶仗、狠仗的莽撞匹夫,而是朝气蓬勃、活力四射、头脑灵活、智勇兼备的现代军人。在战争中,他们创造了迂回战、坑道战、班组战、夜战等等无数的奇迹妙方,与敌人斗智斗勇,涌现出一批充满智慧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孤身擒获63名战俘的刘光子、“登高英雄”杨连第、“冷枪冷炮运动”神枪手张桃芳,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这些都是志愿军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上不同时期优秀中华儿女所共同创造的精神文化,是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的过程中积累的共同的民族情感、民族认同的自然结晶。抗美援朝无疑是这个漫长历史中的一个事件而已,但是由于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主要依靠自己力量打败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使之不仅在武力上获得了近代以来中国面对西方国力最强的国家的第一次胜利,更使得中国人在国家制度、民族优势、战略战术、军事素质等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自信,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得中华民族精神在充分吸取开放世界的营养成分后得到了升华!
三、 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中国依然熠熠生辉。
70
载过去,抗美援朝的硝烟已经化为历史的陈卷,抗美援朝英雄的鲜血已经融化在东北亚70年相对和平的山川河流中,但抗美援朝精神却不会因为历史的前进而褪色,她会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历史的丰碑上,在新时代它依然熠熠生辉!
在新时代我们依然要大力弘扬抗美援朝所内涵的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我们还需要爬坡过坎、攻坚克难,还必须要历经艰辛、付出劳动。没有爱国主义的激励,我们很难能够形成共识、结成战斗的团体,如果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民族始终保持抗美援朝时期那样浓烈的爱国情怀,14亿中国人民所凝聚的力量必然震天动地、无坚不摧,14亿中国人民的智慧会化为改天换地的伟大创造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还会有什么样的困难不能够解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任务一定会胜利实现!
在新时代我们依然要弘扬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有如此,新时代才能形成你追我赶、勇攀高峰的干劲,才能形成战天斗地、攻坚克难的坚强斗志,才能汇聚成贯通天地的精气神,才能敢于孜孜以求伟大的目标且无往而不胜!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继续弘扬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只有形成了这样的革命乐观主义,我们才会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才能处变不惊、遇事不乱、遇乱不溃,才能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始终坚守坚定的信念。
在新时代,需要继续弘扬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对革命忠诚是无产阶级政治道德的内在要求,也是一般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一种责任。没有了对于民族国家的忠诚意识,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奋斗意识,就不可能产生顽强的斗志,就不可能最大化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就不可能奋不顾身地挑战困难。一句话,一个人没有了忠诚,就不可能对社会和国家产生积极的作用。保持革命忠诚,需要政治修养的涵育,更需要道德自律,而不能是随心所欲。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激励弘扬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础,没有国际主义,很容易被各个击破,就很难在全球形成压倒性优势,共产主义事业就可能被绞杀。我们必须要一如既往地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坚决支持世界和平和正义力量,坚决反对一切践踏世界和平和正义的势力!
新时代虽然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但抗美援朝精神永远不会过时,精神永远熠熠生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这个要求,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抗美援朝精神,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作者信息:程美东,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基地负责人兼首席专家
文章以《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为题,部分刊载于《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12日第05版
本站导读:
(一)更多分享与交流
请关注公众号“智慧学史”,或QQ群:3451268
(二)关于积分和求助
1、会员可通过
每日签到
、
宣传推广
、分享资源、
互助问答
等免费获得积分和金币。
2、求取资源、获取帮助请到“
问答广场
”发帖。
(三)版权申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站网址(www.zxkcw.com)。
2、本站会员分享资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争议,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zxkcw@qq.com,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使用 微信 扫描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纲要(上)
八下
fighter
仁者
6
关注
31
粉丝
899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推荐阅读
更多+
会员达人
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