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快速发布
|
关注公众号
人文历史
智慧人生
|
微信登录
微信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中心
您好,请
登录
首页
备课资源
视频学院
教研
视听经典
交流平台
问答
阅读
练题
积分
本版
帖子
用户
快捷导航
高中统编
初中统编
学术前沿
难题汇集
品质试题-高中
品质试题-初中
高中历史
初中历史
学术讲座
重庆南岸历史教研
石家庄高中历史
肖仕扬工作室
陈维坚工作室
陈大斌工作室
陈祺文工作室
重庆市实中课程基地
巴蜀中学历史课程基地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家庭教育
心理教育
难点熔炉
教育关注
教育公益
网上作业
群组
动态
我要提问
我的提问
互助答问
公益教师
我要练题
已练试题
我的错题
宣传推广
每日签到
智学课程网
›
视听经典
›
趣味历史
›
《世界历史》第068集 英帝国的兴衰
返回列表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第068集 英帝国的兴衰
[复制链接]
九月鹰飞
发表于 2021-7-10 12: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解说词:
第068集英帝国的兴衰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的不列颠群岛上,由大不列颠、爱尔兰东北部及周围5500多个小岛组成,面积24.4万平方公里。十六世纪至二十世纪初叶,英国对外侵略扩张成为近代最大的殖民国家,到1914年,其领地已达3350万平方公里,为英国本土的137倍,英国因此而号称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英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民族解放运动革命浪潮的冲击下,英国庞大的殖民帝国土崩瓦解。
英国是最早跨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国家之一,早在十四世纪,资本主义在英国就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十五世纪、十六世纪,英国开始海外殖民扩张,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美洲新大陆,占领了大批的殖民地,大肆掠夺殖民地的财富。一批批冒险商人、水手从海外带回数不清的财富,不列颠人逐渐完成了坚实的原始积累。
到十八世纪下半叶,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工业革命首先在不列颠发生了。这个曾经是世界最蛮荒的岛屿之一的国度走到了世界发展的前列。随着纺纱机的转动,蒸汽机的轰鸣,英国的工业开始腾飞了。
到十九世纪初,英国工业不仅在欧洲,而且在全世界都获得了领先的地位,小小的英伦三岛成为震撼全球的世界工厂。成为世界工厂的英国,需要更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1850年,英国加工了全世界46.1%的棉花。在原料方面,英国严重依赖国外市场。1845年至1849年,毛纺织业原料进口的比重高达43%。在1844年至1846年的进口总额中,生活资料和原料所占比重高达95%。正是因为需要更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扩大了在海外的殖民扩张。
拥有强大的海军是英国在海外建立宠大的殖民帝国的重要条件。早在十五世纪和十六世纪,英国就开始了海外探险扩张活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宣布:大海和空气为人类共同享有,海洋不属于任何民族或个人。
1577年冬天,以贩卖奴隶起家的德雷克得到英国枢密院的默许,决心要打破西班牙对太平洋的独占,他航行到美洲后,继续西航,穿过麦哲伦海峡,并在没有设防的美洲西海岸夺取了大量金银,然后经太平洋、印度洋于1580年9月回到英国,完成了英国人的首次环球航行。
1588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派强大的舰队入侵英国,号称无敌舰队,结果被英国击败,这场战争的胜利,预示着英国将建立起海上霸权。
十七世纪,英国几度与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发生海战,重创了荷兰的海上霸权。
十八世纪,英国与当时欧洲大陆最大的对手——法国又发生了多次战争,在著名的七年战争中,英国击败了法国。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再次赢得了对法战争的胜利,最终确立了霸主地位。
十九世纪可以说是英国的世纪。
英国在海外进行殖民扩张,进行海外贸易,甚至保卫本土都需要有强大的海军。罗伯特•吉芬爵士曾在《我国军队的实力标准》一文中写道:没有制海权的大英帝国是难以想象的。到十九世纪末,英国食品进口数量巨大,英国海军上将约翰•费希尔宣称,如果我们的海军被击败,我们不得不感到害怕的不是入侵而是饥饿。
1897年,在庆祝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周年的活动中,英国海军的165艘军舰接受了女王的检阅,各国军政宾客对此印象深刻。《泰晤士报》说:这一前所未有的壮观场面为世界各强国派来的舰只所目睹,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
英国在海外的早期殖民扩张重点在美洲,主要在北美,北美的原有居民是印第安人。英国移民到北美后,在此建立起一块块殖民地,原来的印第安人被大量驱赶到边远地区或者被屠杀。
1776年,英国在北美的13块殖民地掀起了反对英国统治的武装斗争,这就是美国独立战争。1783年,美国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与此同时,英国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重点逐渐转向东方,建立起以印度为重心的殖民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顺洪)“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起初主要在印度沿海地区建立一些商业据点,并在东方其他地区开展活动。1757年,东印度公司取得了侵占印度孟加拉地区的普拉西战役的胜利,从此,东印度公司开始大规模征服印度。到十九世纪中叶,印度完全被英国征服。1858年,英国政府全部接管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统治。”
十九世纪,英国先后发动了三次侵略缅甸的战争,最终达到吞并缅甸的目的。
1786年,英国占领马来亚的槟榔屿。
1819年占领新加坡。
到十九世纪下半叶,马来亚各地也逐渐被纳入英帝国版图。
英国早就有在澳洲进行殖民扩张的想法。1788年,英国的第一任澳大利亚总督阿瑟•菲利普率领军官和流放犯人到达澳大利亚,在悉尼建立起英国在澳大利亚的第一块殖民地,随后英国逐渐占领了整个澳大利亚大陆和新西兰。
1840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香港。
1860年,英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部。
1898年,又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还在中国攫取了一系侵略权益。
十九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英国是瓜分非洲的先锋队。早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就从荷兰手中夺取了开普殖民地。1882年,英国占领了埃及。实力强大的英国打算从开普敦和埃及南北并进,吞并东北部非洲、东部非洲和南部非洲的大片土地。建立起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英属殖民帝国,开普敦的英文的第一个字母是C,开罗的英文第一个字母也是C,因此,这个扩张计划被称为2C计划。
英国瓜分非洲的野心受到其他殖民国家的挑战,法国企图建立一个从濒临大西洋的塞内加尔河口起、经乍得湖至索马里的法属非洲帝国。塞内加尔的第一个字母是S,索马里的第一个字母也是S,因此,这个扩张计划被称为2S计划。
英法瓜分非洲的活动在东部非洲形成了激烈对抗。1898年,英法的扩张锋芒同时接近尼罗河上游苏丹的法绍达地区,两军对峙、剑拔弩张,几乎大动干戈,最后英法达成协议,法国放弃了占领苏丹的要求,撤出尼罗河流域,危机才告结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顺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非洲只有两个独立国家,这就是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其余领土均被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瓜分。英国在非洲占领了十多块殖民地,总面积达370多万平方英里。”
到1914年,大英帝国的版图空前宠大,总面积达3329.3万平方公里,领土遍布世界各地,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这时的大英帝国正如切斯特顿的诗句所夸耀的:大地是英国立国的地方,转遍地球都可看到这个国家,红色的都是英国的版图,别处是一片灰暗,这就是帝国时代的意义。
英国在海外拥有宠大的殖民帝国,为其工业产品开辟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殖民地的各种农牧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英国,给宗主国英国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正如当时英国每一个小学生都学习的诗歌《大汽船》所说的:啊!你们到哪里去?你们大汽船啊,我们去替你带来面包和牛油,带来牛肉、猪肉和羊肉,还有鸡蛋、苹果和奶酪。我们从墨尔本、魁北克、温哥华替你带来,给我们写信吧!寄到哈巴特、香港和孟买。那么,我能为你们做些什么?你们大汽船呀。啊!我能做些什么使你们又舒适、又漂亮,把你的大军舰派出去保护你广大的海洋,不让别人拦阻我们替你带来食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作为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又分赃了大片的前德国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作为委任统治地,帝国的版图得到新的扩展。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宠大的殖民帝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就土崩瓦解了。面对这个事实,英国的不少学者和政治家们为殖民统治辩护,宣称帝国的终结是英国自愿撤退,给予殖民地独立的结果,果真如此吗?伊斯美勋爵——英国在印度的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的参谋长道出了真相,他在谈到印度独立的前夕局势时说: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要在大火燃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之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这就是必须马上撤出印度,英国的殖民统治已无法维持下去了。历史的客观事实是: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迫使英国撤出了殖民地。
印度是英帝国王冠上的明珠,印度的独立预示着英帝国即将崩溃,正如英国阿伦布鲁克将军回忆起印度独立时所说的:随着印度的失去,我们失去了帝国的防务拱门的拱顶石,于是我们的帝国防务崩溃了。
1948年,缅甸和锡兰即斯里兰卡相继独立。同年,英国也被迫撤出了巴勒斯坦。
在英国殖民撤退过程中,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苏伊士运河事件,它象征着西方诸殖民帝国的瓦解是不可阻止的。遍布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终将取得胜利。
苏伊士运河自1869年开通后,实际上一直控制在英法手中,英国和法国的垄断资本长期控制着苏伊士运河公司。1956年7月26日,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法两国不愿失去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决定武装入侵埃及,并策动以色列充当入侵埃及的先锋。10月29日傍晚,以色列不宣而战,全面进攻埃及的西奈半岛,直逼运河区。10月30日下午,英法两国籍口出兵保护运河,向埃及发出最后通牒,遭到埃及的拒绝。10月31日晚,英法参战,两国出动飞机对埃及进行狂轰滥炸。英法和以色列的入侵行动不仅受到埃及人民的坚决抵抗,也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要求交战双方立即停火。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也在国内引起了一场政治危机。1956年11月6日中午,英国首相艾登向法国领导人摩勒吐露:我是进退两难啊,我不能坚持了,我正在被所有人抛弃。坎特伯雷大主教、教会牧师、石油商,每一个人都在反对我,英联邦面临分裂的威胁。当天傍晚,英法两国被迫停火,12月3日宣布撤军。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英、法、以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它加速了英法等国的殖民撤退。
英国《金融时报》以凄凉的口吻写道:五十年以前,全世界哪有人敢于向英国挑战,使我们装饰门面的努力现在已经破产了,像一个传统的古老家庭一样,首先是典当土地,其次是家人作鸟兽散,最后是房屋倒塌。现在的英国,正站在第二和第三阶段之间。一位西方学者写道,如果有任何单个事件标志着非洲诸帝国解体中的转折点的话,那就是1956年的苏伊士危机。
苏伊士运河事件后,艾登辞职了,不久即因病去世。接替艾登当首相的是麦克米伦,面对国际形势,麦克米伦不得不加快殖民撤退步伐。1960年初,麦克米伦出访非洲,当他到南非时,于2月3日在南非议院作了著名的《变革之风》的演说。他在演说中讲: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是事实,并且在制订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
1960年,被联合国定为非洲独立年,这一年非洲有10多个国家获得独立,英国殖民地尼日利亚独立,英属索马里也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此后,英国在非洲和其他地区的绝大多数殖民地接二连三相继独立。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英帝国已瓦解。
英国在殖民撤退过程中,使用各种策略和手段以维护自身利益,因此,英国的殖民统治为世界留下了许多祸患。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顺洪)“英国在殖民撤退过程中,首先是采取严厉的措施镇压和抑制激进的民族主义政党,当无法阻止民族主义运动时,就尽可能地把权利交到比较温和的民族主义者政党手中。在撤退的时候,尽可能地把新生国家纳入到亲西方的阵线中,纳入到英联邦,以更多的保持英国的利益。”
无可奈何花落去。1997年,随着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大英帝国已成明日黄花。今天,大英帝国这个曾经占世界陆地面积四分之一的宠然大物只剩下零零星星的小块领地了。
本站导读:
(一)更多分享与交流
请关注公众号“智慧学史”,或QQ群:3451268
(二)关于积分和求助
1、会员可通过
每日签到
、
宣传推广
、分享资源、
互助问答
等免费获得积分和金币。
2、求取资源、获取帮助请到“
问答广场
”发帖。
(三)版权申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站网址(www.zxkcw.com)。
2、本站会员分享资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争议,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zxkcw@qq.com,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使用 微信 扫描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教育关注
七下
九月鹰飞
尊者
35
关注
77
粉丝
1054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推荐阅读
更多+
会员达人
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