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020•江苏镇江高三上学期期末•24)(20分)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

[复制链接]
一夜飞渡 发表于 2020-10-10 09: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试卷: 高中历史必修三测试试题



32.(2020•江苏镇江高三上学期期末•24)(20分)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哲学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问题与领域》
材料二 如果说18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的启蒙运动使人从神权的桎梏下解放出来,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追求个体从大家庭中冲决出来取得自由平等独立的权利和地位。……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思想家是如何利用中国形象批判现实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人找到的“最重要的是非标准”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是非标准是由近代哪些中西文化论争的核心主张积累而来?(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中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利用方式:利用中国的传统道德和宗教宽容,批判封建神权。利用中国的开明君主专制,批判欧洲封建君主暴政。利用中国重农主义,反对欧洲传统的经济思想。(6分)
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反封建。(4分)
(2)标准:追求自由、平等、独立(民主和科学)。(2分)核心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思潮(君主立宪);民主共和。(6分)
(3)认识: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和反映;文化交流互鉴,有利于社会进步。(2分)


本题解释:
(1)第一小问利用方式,根据材料一“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可得利用中国的传统道德和宗教宽容,批判封建神权;根据材料一“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可得利用中国的开明君主专制,批判欧洲封建君主暴政;根据材料一“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可得利用中国重农主义,反对欧洲传统的经济思想。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阶级的角度分析可得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反封建。
(2)第一小问标准,根据材料二“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追求个体从大家庭中冲决出来取得自由平等独立的权利和地位。……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可得追求自由、平等、独立(民主和科学)。第二小问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角度可得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思潮(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3)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的本质及作用的角度可得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和反映;文化交流互鉴,有利于社会进步。





本站导读:
(一)更多分享与交流
请关注公众号“智慧学史”,或QQ群:3451268
(二)关于积分和求助
1、会员可通过每日签到宣传推广、分享资源、互助问答等免费获得积分和金币。
2、求取资源、获取帮助请到“问答广场”发帖。
(三)版权申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站网址(www.zxkcw.com)。
2、本站会员分享资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争议,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zxkcw@qq.com,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智学课程网

官方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8883312668

运营中心:重庆市江北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西省赣州市

QQ群:3451268

Email:zxkcw@qq.com

Copyright   ©2020-2023  智学课程网  Powered by©zxkcw  技术支持:圆月科技     ( 渝ICP备1400807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