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学课程网

标题: 西周初年的“三监之乱”是怎么回事? [打印本页]

作者: 一夜飞渡    时间: 2020-8-22 08:43
标题: 西周初年的“三监之乱”是怎么回事?
西周初年的“三监之乱”是怎么回事?
作者: H866151    时间: 2020-8-29 07:58
为了收买民心,安抚殷商遗民,展示自己的宽柔仁义,巩固自己的政权,周武王在朝歌采取“以殷治殷”的政策,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名禄父,武庚是其死后的封号)为殷侯管理朝歌。

周武王终究对武庚不放心,害怕他起事作乱,于是又把朝歌周围的原京畿之地分为邶、鄘、卫三个小国,封自己的三个兄弟分别为这三个小国的国君。朝歌以北为邶国,在今天的汤阴东南16公里的邶城,清乾隆《汤阴县志》载:“邶城在县东三十里,此武王灭殷、分封诸侯,封纣子武庚于此。”武王的弟弟、文王的第八个儿子霍叔(姬处)被封为邶国国君;朝歌以南的地方为鄘国,在今天的卫辉倪湾,国君是文王的五子蔡叔(姬度);朝歌以东的地方为卫国,在今天的浚县卫贤,国君是文王的第三子管叔(姬鲜)。邶、鄘、卫对朝歌形成合围之势,借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

武王死后,排行老四的周公姬旦拥立武王的儿子太子姬诵继承了王位,他就是周成王。周成王年幼,周公姬旦摄政,代替成王行使职权。这本来就让排行老三的管叔姬鲜不高兴,后来周公竟然自己称王,在颁布的诰命中经常出现“王若曰”这样的句子。“王若曰”就是“大王这样说”的意思,这明明是自封为王,所以管叔及其他兄弟乃至朝野上下非常不满,认为长此下去会不利于周王朝。

武庚并非庸常之辈,一直在梦想复商,窥测到时机就联络管叔等“三监”,联合殷商旧地东夷的徐、奄(yǎn)、薄姑和熊、盈等国,发动叛乱。武庚及“三监”的举动极大地危及了周王朝的安全,历史上称作“三监之乱”。

在内外交困的局势下,周公为缓解困局想到了召公姬奭(shì)。召公奭即后来的燕国始祖,也是燕姓的始祖。他是周王室的宗亲,德高望重,他治理下的辖区政通人和,贵族和平民各得其所,深受人们爱戴。周公说服召公,取得了召公的支持,东征讨伐武庚和“三监”,经过三年的艰苦征战,终于镇压了动乱,平定了奄、徐等十七国,诛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废霍叔为庶民。




欢迎光临 智学课程网 (http://www.zxkc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