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廖琳琳 一、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试题概况 1.试题知识内容分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通过北宋时期的书及画,定位其描述地点。(教材P44、46提及) | | | | | | | | | | | | 1919年“资本家”与“劳动者”使用频率反映的现象。 | | | | | | | 通过1940年时代背景,反映《愚公移山》要表达的情感。(图)(教材P127提及) | | | | | | | | | | | | | | | | 1978-1983年我国工农收入差距变化的原因。(表) | | | | | | | | | | 通过1378-1464年意大利的时代背景,体现人文精神。 | | | | | | | 图片的情景发生在什么时候、地点。(读图题)(教材P89提及) | | | 1927年苏联解决粮食收购量减少的措施。(教材P49提及) | | | | | | | 1950年美国对共产党的措施表明了什么。(勾连中美贸易战) | | | 1966-1980苏联经济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表) | |
| | | | | | | | | | | | | | | | | | 1898年京师同文馆译书的特点。 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要求。 | | | | 与“天朝”观念相比,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 用材料信息加以说明。 | | | | | | | | | | | | 选取一组英语单词,结合与其出现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观点论述题) | | | | | | | | 根据材料翻译问题,谈谈你对语言文化交流的认识。(开放题) | | |
2.总体分布 由上述表格可知,2020年选择题比2019年增加了5题,而中国古代史较往年就增加了5题,也就是说,选择题所增加的题量都放到了中国古代史中,这也说明了今年历史中考与以往着重考查近现代史的情况不同,中国古代史分值比例上升,与另外两个板块形成“三足鼎立”局面,与高考分值分配的方式接轨。中国古代史分值的上升也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综合题也较往年增加了一道大题,但小题总数只增加了2小题,分值却比往年增加了15分,这说明,综合题单个得分点的分值有所提高,同时导致学生分数更容易被拉开距离。 二、2020中考试题整体分析 1.单项选择题难度有所回调,综合题难度大幅提升。 今年选择题难度有所回落,但大部分题目仍维持中的偏上的难度,但没有“绝杀”的难题,故占总分75%的单项选择题取得满分的机会还是存在的。选择题仍是以材料分析题为主,有些题目学生读一遍可能并不能选出正确答案,但多读几遍就能大概体会到命题点。如第6题,提干的材料体现了简牍时代和纸本时代,书写和文辞变化。初读时考生可能并没有注意到材料提及了文辞方面的变化,而下意识地错选D选,但多读两遍后就能发现材料其实是在说纸的发明对书写和文辞表达的影响。所以对存在不确定的题目时,可多读几遍,领会领会命题人的思路。 综合题第31题并不是考查教材中某一知识点,而是回归历史本源,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时,教师往往注重教材中特别时课标中都有的知识点,而忽略对历史研究基本能力的培训。故今年31题大概就如同一只凶猛的“拦路虎”,使大部分考生望而却步。再加上31题的主题引线是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袁崇焕”,试题材料中对该人物的评价不一,使面对陌生考点的考生思维更加混乱。 还有综合题33题的第一问延续了2019年,考查观点论述题。上年观点论述题得分率不高,是上年区分度最大的题目,经过一年后,对考生来说还是一道难题。 2.更加注重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兼顾广东本土文化。 试题反映的材料比较丰富,注重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的培养,让史料说话,论从史出。问题的设置更加灵活深入,要求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所学知识,并把握重大事件的时间节点。今年考查时代背景的题目比较多,如第15题考查北伐、第16题考查抗日、第18题考查“一五”计划、还有24、28、31(3)、32(1)等,都需要考生很好地定位时空才能得出正确答案,高分突破中设置多种时间轴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时空观念。今年如果有在考前认真再熟悉一遍时间轴的同学应该是不会考得太差的。 今年核心素养最突出的就论综合题第31题了。31题以广东人袁崇焕为主线进行考查,此题仅凭平时所学知识点是无法正确地想到答案,但对于在平时注重对核心素养培养的考生则能轻松完成。31题的答案只能从材料中归纳得出,需要学生准确分析材料、理解题意,运用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三大素养总结答案。 3.回归教材,突出主干。 今年试卷命题顺序与教材教学顺序基本相同,试题中的材料来源教材的也不少,如第5题,来源于七年级上册65页“相关史事”: 第10题的《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分别出现在七下的46页和44页:
第16题《愚公移山》的原图出现在八上第127页……试卷中大部分试题都能从教材中找到它的源头,这就凸显了回归教材的重要性。 在考试中,教材中的知识点是占主体的,掌握基本史实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因此教学和考试复习时不能脱离教材,要引导学生读懂教材进而做到熟悉和运用教材。在教学中要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同时要注意历史事件的纵向与横向联系,在平时的讲课和练习中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把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类似事件从不同角度进行对比,形成大历史观,而不局限于一两个孤立的知识点。 4.综合题图表材料增多,数据以表格形式呈现为主。 题目几乎都是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维持了广东历史中考一贯的传统。材料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文字材料的运用,这是最多的一类,也是历史学习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二是大量图片的运用,提倡图中学史。而今年广东历史中考选择题共7个图表,综合题共6个图表。 这些题目考查的重心是对不同类型史料的处理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阅读、理解、归纳、概括等基本能力,要通过识读准确判断出对应的相关知识、概括归纳出所反映的特点。使历史学习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符合、贴近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突出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基本理念和历史的学科特点。 6.时事溯源,用历史的思维看现代社会时事。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病毒横扫全球,眼看其他学科或多或少都出现了“新冠”一词,而历史科目却一点热点时事都没有,是否会让你感到奇怪?细品历史试题,第4题的“麻风病”不就是勾连了“新冠”的传染病吗?第29题不就是现今中美贸易战的前车之鉴吗?以史鉴今,通过时事溯源,寻找历史中相似的史实,为现代指导方向,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主要原因的之一。学会探寻历史本源,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课标中的又一要求。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历史意识,关注热点,注重现实与历史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