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精心整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精神谱系

[复制链接]
彩云间 发表于 2021-5-22 17: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一、 红船精神
【精神起源】
1921 年7 月23 日至31 日,中国共产党召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本次大会始于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 号,终于嘉兴南湖的游船。原本在上海举行的会议,后来由于法租界巡捕的干扰破坏而被迫中止,代表们由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开完了最后一天的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 (后称“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嘉兴南湖的红船,也因为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了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成为了先进思想和文化的辐射地,形成了独特的红船精神。
【精神内涵】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其中首创精神是核心,是动力之源;奋斗精神是支柱,是胜利之本;奉献精神是本质,是政德之基。首创、奋斗、奉献这三种精神所组成的红船精神就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是党的革命精神之源,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精神意义】
“红船精神”反映的是建党初心、立党根本,是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精神财富。革命战争年代,正是在红船精神引领下,我们党从民族大义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发动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夺取了政权,从此成为在全国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执政党。在红船精神引领下,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航船已经驶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全新视野。“红船精神”昭示我们: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要以创新的精神把握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和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要以不畏艰辛、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和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作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要常怀敬畏之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秉承首创精神,赓续奋斗精神,坚守奉献精神,这是弘扬“红船精神”的主旨所在。
                    二、井冈山精神
【精神起源】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从1927 年10 月到1930 年2 月,历经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队伍,离开大城市向井冈山进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这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且形成了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和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所培育和发扬的伟大革命精神。
【精神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江西考察调研时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精神意义】
弘扬井冈山精神,有利于增强忧患意识,一个民族没有忧患意识是可悲的,一个党没有忧患意识是可怕的;弘扬井冈山精神,增强公仆意识,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体会“依靠群众”的井冈山革命传统,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弘扬井冈山精神,增强节俭意识,新时代的领导干部都必须牢固树立节俭意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井冈山精神一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英勇拼搏、奋发进取,成为亿万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新征程,要继续把井冈山精神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抗战精神
【精神起源】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从1931 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 年的卢沟桥事变可以说是抗战精神形成的孕育期。“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共抗日救亡爱国主义大旗的指引下,全民族爱国人士纷纷成立抗日救亡团体和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1942年针对战争中出现的问题开始了延安整风运动,通过整风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种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爱国主义情操共同构成了抗战精神的主要体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抗战精神的基本形成。
【精神内涵】
伟大的抗战精神包括四方面基本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概括,心系祖国命运的中华儿女,正是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肩并肩,手挽手,冒着敌人的炮火,走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为近代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全面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传承着一个民族最伟大的精神魂魄;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中国人民抵御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武器,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展现的必胜信念,是赢得对日本侵略者斗争的坚强精神防线,是获取抗战胜利的意志保证。
【精神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对铭记民族光荣、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凝聚民族力量,为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习近平指出:“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战争虽然已经远去,但精神永存。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长征精神
【精神起源】
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 亦称陕甘苏区) 进行的战略大转移。从1934 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到1936 年10 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和今属宁夏的将台堡会师,红军走过了赣、闽、粤、湘等十一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行程达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是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
【精神内涵】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精神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品格的集中展示,其丰富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精神意义】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些比喻,昭示着长征精神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要不怕苦、不怕累,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笑对困难和挑战;要脚踏实地,要做一个实干家,而不是一个空想家;不管处于什么岗位,也无论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怎样的任务,都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五、遵义会议精神
【精神起源】
1934 年10 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历尽千辛万苦、艰难险阻,转战进入贵州。1935 年1 月15 日至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围绕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而展开,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是在历史洪流中应运而生的伟大事件,形成了遵义会议精神。
【精神内涵】
遵义会议精神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是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坚定信念就是要有理想、有信念,有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高尚情操;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独立自主是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对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内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团结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精神意义】
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启示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必须坚持崇高理想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必须建设一支始终听党的话、跟党走,忠实执行党的政治任务、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人民军队;必须在实践中形成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必须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重温遵义会议精神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我们党不寻常的奋斗历程,从而全面地把握现在、正确地开创未来。
六、延安精神
【精神起源】
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为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从1935 年到1948 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 个春秋,他们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同时也孕育出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风范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精神内涵】
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主要是延安时期形成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劳模精神等,经过历史的淬炼,其内涵愈加丰富。一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它是延安精神的显著特征,从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它是延安精神的本质体现,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三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它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四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是延安精神的思想精髓,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
【精神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延安精神、践行“三严三实”,对于应对“四种危险”“四大考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沂蒙精神
【精神起源】
沂蒙精神孕育形成于以沂蒙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根据地始终是我们党和军队重要的根据地之一。八路军山东纵队、115 师司令部、新四军军部、华东野战军总部、山东省党政机关,曾长期驻扎在这里,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工作战斗过。从1938 年到1949 年,在长达12 年的革命斗争岁月里,沂蒙人民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当时沂蒙根据地420 万人口,有120 多万人拥军支前,20 多万人参军参战,10 万多革命先烈牺牲在这片土地上。在硝烟弥漫的蒙山沂水,党和人民军队为了人民利益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舍生忘死、奋勇支前,共同锻造了伟大的沂蒙精神。
【精神内涵】
沂蒙精神的概念提出于1989 年,1997 年把沂蒙精神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在革命战争年代, 沂蒙山一带的老百姓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红嫂”“沂蒙六姐妹”“孟良崮战役”等故事, 至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开拓奋进是沂蒙精神的主题,沂蒙精神能够在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永葆生机和活力, 就在于沂蒙人民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不断地开拓创新;艰苦创业是沂蒙精神的品格,亦是中华儿女的本色表现,更是民族精神的一种展现;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人民节省出一块红薯、一张煎饼养育了人民子弟兵, 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惊天伟业。
【精神意义】
沂蒙精神在不断的实践中被赋予新的灵魂,得到新的发展,重获新的时代精神,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找准精神信仰和物质利益之间的平衡,给我们以精神上的洗礼,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助力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我党我国更好更快的实现计划的战略目标。
八、西柏坡精神
【精神起源】
西柏坡精神由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1945 年8 月,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浴血奋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然而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扶持下,坚持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与中国共产党主张地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背道而驰。1948 年5 月,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建立了解放全中国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并于1949 年3 月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时期,党所面临的革命形势是即将最后夺取全国政权以建立新中国,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党的主要任务是由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转变;党所面临的全新课题是由革命党和局部执政向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转变。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我们党形成了西柏坡精神。
【精神内涵】
西柏坡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坚持”。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两个敢于”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锐意进取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特别是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中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两个坚持”即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是长期以来党的群众路线与民主作风在西柏坡时期的继续与发展。
【精神意义】
新的历史条件下,西柏坡精神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历史之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支撑,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想指引。西柏坡时期的历史启示我们:人类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其威力是无穷大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取得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所产生出的强大精神力量。西柏坡精神是部生动的教科书,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胜利,才能够在奋力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再立新功。
九、抗美援朝精神
【精神起源】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 世纪50 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 年7 月10 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953 年7 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0 月25 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在此战争中,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道,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紧密团结共同御侮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在我们民族的发展史上将永放光辉。
【精神内涵】
抗美援朝精神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民族精神,在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主要内涵包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等。
【精神意义】
抗美援朝精神启示我们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抗美援朝精神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要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家发展,就要始终不渝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这样,我们的国家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抗美援朝精神启示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民族正气,振奋民族精神。要在全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发扬团结一致、无私奉献的精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大庆精神
【精神起源】
大庆精神产生于20 世纪60 年代初的石油会战,当时我们年轻的共和国经济建设急需石油资源,在困难时期、困难地区和困难条件下,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为代表的一批“大庆石油人”凭借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开发建设了当时全中国最大的油田,从此大庆油田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石油,结束了中国人石油全部依赖进口的时代,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工人阶级的优良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神内涵】
大庆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科学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概括地说,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精神。“爱国”是大庆精神的核心,体现为心系祖国,攻坚克难,建设油田,奉献石油。“创业”是大庆精神的精髓,恶劣的条件下石油工人们艰苦奋斗,形成了“六个传家宝”。“求实”精神是大庆精神的灵魂,表现为对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对科学知识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奉献”精神是石油会战赢得胜利的保障,体现在为了国家的石油事业,不惜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精神意义】
大庆精神启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认真务实,扎实工作;要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做业务上的尖子,实践中的实干家;要在工作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大庆精神永不过时,不仅在石油战线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十一、铁人精神
【精神起源】
1960 年,面对国家建设急需石油的燃眉之急,全国各地几万名职工和3 万名转业官兵,来到大庆开展石油大会战。会战之初,在生活和生产上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刚到大庆的王进喜喊出了为革命“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他带领1205 钻井队的几十名硬汉,人拉肩扛卸运钻机,盆端桶提运水抢开钻,只用5 天零4 小时就打完了大庆会战的第一口油井。在打第二口井时,发生了井喷,王进喜顾不上腿伤,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王进喜和1205 队工人们的英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附近的乡亲们,喊出了“王铁人”的名号。当时的会战工委发出了“学习铁人王进喜,人人做铁人,为大会战立功”的号召,一时间,学习铁人精神的热潮在油田蓬勃地开展了起来。
【精神内涵】
铁人精神是对铁人王进喜的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的高度概括,是大庆精神的具体化、人格化,其精神内涵主要是:“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后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王进喜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无私的一生,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故事,为祖国和人民换来了石油,助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
【精神意义】
铁人精神集中体现出我国石油工人的精神风貌,铁人精神与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高度契合,“铁人”已逝多年,而“铁人”故事和铁人精神告诫新一代年轻人,艰苦奋斗的火炬应该代代相传,顽强拼搏的火把不能熄灭。要以“铁人”为榜样,发挥工人阶级的先锋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
十二、雷锋精神
【精神起源】
雷锋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生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连班长,1962 年8 月15 日不幸因公殉职,年仅22 岁。雷锋的一生只有短短的22 年,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默默地做了无数利国利民的小事,在平凡中书写了伟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忠于革命,忠于党”“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雷锋题词,纷纷号召向雷锋学习,激励人们学习雷锋的品德、风格、精神,在全国上下掀起学雷锋的高潮。
【精神内涵】
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体现在雷锋一心向党,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体现在雷锋总是把实现崇高的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说到做到,表里如一;“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体现在雷锋时时处处都以党、人民和祖国的利益为重,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体现在他把“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作为自己的信条,时刻准备着为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甚至生命。
【精神意义】
雷锋虽然离去了,但雷锋精神始终传承在我们全党、全社会。雷锋精神有助于激发人们思想道德建设热情, 引导人们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有助于凝聚全社会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取向,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全社会共同的价值理想和价值遵循,打牢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有助于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有助于凝聚干部群众的思想和意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三、焦裕禄精神
【精神起源】
1962 年冬天,焦裕禄同志来到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的兰考担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奋力改变兰考贫困面貌。1964 年5 月14 日,因肝病不治不幸逝世,年仅42 岁。焦裕禄同志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心里装着群众,惟独没有自己;他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向困难低头,不断开拓进取;他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精神内涵】
焦裕禄精神集中体现在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等五个方面,其中,亲民爱民是本质,艰苦奋斗是精髓,科学求实是灵魂,迎难而上是重要内容,无私奉献是鲜明特点。可以说,焦裕禄精神是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公仆精神,是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是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是不怕困难、不惧风险的大无畏精神,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奉献精神,生动诠释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对每个党员干部的具体要求。
【精神意义】
焦裕禄精神启示我们要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无论职位高低、能力大小,都要做一个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党员干部;焦裕禄精神启示我们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使之成为凝聚人民群众共克时艰的无价之宝;焦裕禄精神启示我们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焦裕禄精神启示我们要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形象。
十四、抗洪精神
【精神起源】
1998 年夏,我国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及北方局部地区普降大到暴雨,长江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水系,珠江、闽江和嫩江、松花江等江河相继发生了特大洪水。抗洪抢险的战役全面打响,党中央、国务院授权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一调动抗洪抢险一切人、财、物,实施了高效的组织指挥,各部门、各地方、各系统通力配合,抗洪工作有序展开。全体抗洪官兵不分昼夜奋战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全国人民纷纷向灾区捐赠物资,上下一心、党群一心、军民一心,经过严酷激烈的斗争,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同度过难关,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
【精神内涵】
抗洪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凝聚力,从抗洪前线到首都北京,从沿海省市到边疆地区,前方后方步调一致,举国上下齐心协力;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在抗洪救灾的伟大斗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坚韧不拔、敢于胜利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广大军民迎着困难和危险勇敢前进,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洪峰,面对危险始终不屈不挠,表现出惊人的勇气和毅力。
【精神意义】
抗洪精神是在抗洪抢险斗争中凝聚起的伟大精神力量,它不只产生于这一次抗洪抢险斗争,还根植于我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根植于我们党、政府和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每当中华民族遇到重大困难和障碍的时候,抗洪精神已成为我们战胜各种困难、扫除各种障碍的重要精神资源,鼓舞着中国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前进。
十五、“两弹一星”精神
【精神起源】
20 世纪50 年代,面对帝国主义核威胁、核讹诈,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果断决定研制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 月16 日,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 年10 月27 日,导弹核试验成功;1970 年4 月24 日,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奋斗的过程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崇高的“两弹一星”精神。
【精神内涵】
1999 年9 月,江泽民同志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将“两弹一星”精神进一步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创造“两弹一星”伟业的广大建设者和创业者的高贵品质和精神支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坚强意志和立足基点;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是科学态度和“两弹一星”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研制者们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志向与民族复兴紧紧联系起来,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促进了国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进步,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精神意义】
“两弹一星”精神启示我们:一要学习功臣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最高利益,默默无闻,艰苦奋斗,将爱国主义作为他们创造、开拓的动力,也是他们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二要学习功臣们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出“两弹一星”的惊人业绩;三要学习功臣们的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精神,从原子弹到氢弹,仅用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在导弹和卫星的研制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案,跨越了传统的技术障碍。
十六、载人航天精神
【精神起源】
1992 年9 月21 日,我国航天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2002 年3 月25 日,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航天科技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队伍。2003 年11 月7 日,胡锦涛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指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精神内涵】
载人航天精神的主要内涵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吃苦是中国航天人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特别能战斗是中国航天人攻无不克的真实写照;特别能攻关是中国航天人探索创新的真实写照;特别能奉献是中国航天人忘我牺牲的真实写照。胡锦涛同志把载人航天精神进一步概括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精神意义】
载人航天精神昭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载人航天精神高扬了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旗帜,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增强全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十七、抗震救灾精神
【精神起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曾发生过多次大地震,1966 年邢台半月内相继发生里氏6.8 级和7.2 级大地震,1976 年唐山发生里氏7.8 级大地震,2008年汶川发生里氏8.0 级大地震,2010 年玉树发生里氏7.1 级大地震,2013年雅安发生里氏7.0 级大地震……灾害无情人有情,抗震救灾精神也随之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与地震灾害进行斗争的伟大进程中。2008 年6 月30 日,中共中央召开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提炼了党和人民在对抗天灾时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和优秀品质,指出:“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至此,抗震救灾精神被明确了下来。
【精神内涵】
抗震救灾精神主要内涵是: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充分展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特大灾害面前,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凝聚起的强大合力;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展示了广大军民面对极其惨烈的灾难,临危不惧,哪里灾情危急就向哪里冲去,哪里有生死考验就向哪里挺进,哪里有受灾群众就向哪里集结;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充分展现了广大军民把人的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坚持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就要作出百倍努力,最大限度地抢救了人民生命;坚持依靠科学、运用科学,把科技的力量与顽强的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化解种种风险。
【精神意义】
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彰显。“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第一位是救人”“一线希望,百倍努力”……从气壮山河的生死营救,到举国动员的灾后重建,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主线,始终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
十八、拓荒牛精神
【精神起源】
拓荒牛是深圳的特有标志。1979 年,蛇口一声炮响,吹响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号角,这个边陲小镇,从此踏入历史舞台;1980 年特区成立时,香港的经济总量还相当于600 个深圳,而现在,这个与香港比邻的城市正以自己的方式快速前进,一步步走向世界,形成了开拓、勤勉的拓荒牛精神。
【精神内涵】
拓荒牛精神的主要内涵就是开拓、勤勉。拓荒牛精神的本质在于勤勉,深圳特区的创业者们能够开创出一番新的局面,靠的就是立足本职岗位,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拓荒牛精神的关键在于开拓创新,这是国家活力的源泉,是国家实力的基石。新时代新征程,没有创新创造不行,创新创造慢了也不行,拓荒牛精神的开拓创新内涵就是要急起直追、锐意创新,以创造精神承载时代之盛、把握发展之机、开辟未来之路。
【精神意义】
继承和发扬好拓荒牛精神,就是要有敢闯敢试的魄力,看准了就大胆试、大胆闯,要有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勇当改革探路者;要拜人民为师,甘当群众的学生,最大限度集中群众智慧、凝聚改革共识,充分释放创造激情,当好新时代的建设者。
十九、红岩精神
【精神起源】
红岩精神形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重庆。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一大批中国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为了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力促抗日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倒退、分裂,与国民党顽固派展开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他们在极其险恶的斗争环境中,在特殊的战场上,深怀民族大义,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不顾个人安危,不怕流血牺牲、出生入死,以实际行动捍卫业已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精神内涵】
红岩精神包含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执着的追求、高尚的共产主义品德情操、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出污泥而不染的崇高的人格。简单地来说,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爱国、团结、奋斗、奉献。它集中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貌。
【精神意义】
红岩精神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高尚情操和优秀品格的集中反映,是在特定的斗争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共产主义精神。红岩精神曾推动中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走向全国胜利,新中国建立后,仍然是鼓舞全国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
二十、抗疫精神
【精神起源】
2020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发生并向全国各地蔓延。面对这场疫情,英雄的武汉人民和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展开了艰苦卓绝、惊心动魄的伟大抗疫斗争,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以及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精神内涵】
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举国同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伟大抗疫精神的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得益彰,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既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驾驭复杂局面、战胜困难挑战、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
【精神意义】
从本质上看,伟大抗疫精神是在伟大抗疫斗争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是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导向的社会主义精神在新时代的充分彰显,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表达。

本站导读:
(一)更多分享与交流
请关注公众号“智慧学史”,或QQ群:3451268
(二)关于积分和求助
1、会员可通过每日签到宣传推广、分享资源、互助问答等免费获得积分和金币。
2、求取资源、获取帮助请到“问答广场”发帖。
(三)版权申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站网址(www.zxkcw.com)。
2、本站会员分享资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争议,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zxkcw@qq.com,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9粉丝

690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智学课程网

官方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8883312668

运营中心:重庆市江北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西省赣州市

QQ群:3451268

Email:zxkcw@qq.com

Copyright   ©2020-2023  智学课程网  Powered by©zxkcw  技术支持:圆月科技     ( 渝ICP备1400807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