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中国通史》第48集 吐蕃兴衰

[复制链接]
九月鹰飞 发表于 2021-6-25 17: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说词:
  这里是大明宫遗址约,1400年前,唐太宗李世民在这里,亲手缔造了一个强大的唐王朝,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这里是布达拉宫,它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代开始,成为西藏的中心,吐蕃的崛起对于唐帝国和当时欧亚大陆的国际形势,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于是,在唐太宗李世民和松赞干布带领下,唐王朝与吐蕃在亚洲大陆上相遇了。这次相遇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阶段,吐蕃的兴衰几乎与唐王朝相伴始终,在双方使战时和的交替发展过程中,吐蕃与唐王朝之间的了解与认识越来越深入,双方从经济、文化、科技乃至民族血脉的交流融合越来越深入而广泛,逐步形成了休戚与共、水乳交融的共生关系。青藏高原,从来就不曾孤立隔绝,这片神奇的土地与广袤的中原大地一起,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的屋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在喜马拉雅山脉与冈底斯山之间,奔流着气势雄伟的雅鲁藏布江。江的两岸是丰饶的河谷平原,自古以来就属于农业发达的地区,就繁衍于雅鲁藏布江的南岸支流,雅砻河谷,藏族真正成为了一个民族共同体,正是以吐蕃政权的建立为标志,在此之前,青藏高原散布着雅岩、象雄、苏毗等十几个割据邦国和部落,各邦国、部落之间矛盾交错复杂,战争时常发生。随着雅岩部落的实力日渐壮大,其首领囊日松赞消灭了一些敌对部落,为青藏高原的统一和吐蕃的强势崛起奠定了基础。囊日松赞死后,他13岁的儿子弃宗弄赞继承王位,成为新一代赞普,为二青藏高原的统一大业,正是这位赞普完成的,他就是被吐蕃人民崇其德所尊称的松赞干布,汉语意译为庄严大德王。得名与梵语发音普陀洛伽的布达拉宫是拉萨最高的建筑,从布达拉宫建成直到今天,藏族人一直坚守着一个传统,那就是所有在拉萨的新建筑不能高于布达拉宫。而很少有人知道,布达拉宫的最高处的建筑是法王洞,它是布达拉宫唯一留存下来的吐蕃时期的建筑。这里曾经是松赞干布长期居住过的殿堂,如今,洞内北侧中央供奉着吐蕃王朝的缔造者松赞干布像。
  旺加:这就是法王洞,法王洞的位置就在布达拉宫这个红山的山顶,咱们现在已经到了山顶,这就是松赞干布,西藏第32地藏王。
  松赞干布生于公元617年,这位年仅十三岁就位的吐蕃政权的统治者,早早显露出他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华。松赞干布迅速平定了内部叛乱,并武力兼并了邻近的苏毗和羊同两部,同时向东进军攻破党项—白兰羌,并开始进攻吐谷浑,其势力扩展到今天的青海中部地区,另外,他还向南征服了你婆罗,也就是今天的尼泊尔,松赞干布将一切边地小邦进行统治,最终完成了统一青藏高原诸多部族的伟业,这是吐蕃有史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藏历九月,又叫天降月,是藏族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月份,每年9月22日之前,各地的藏族人会来到布达拉宫参加劳动,将布达拉宫粉刷一新,迎接天降月的到来。粉刷布达拉宫,这个传统正始于1400年前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
  旺加: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修建的宫殿的位置大概就在这个地方,所以每年刷白粉的时候,从这里开始刷。
  完成统一青藏高原的大业后,为了进一步摆脱旧贵族、旧势力的羁绊,松赞干布进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将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从雅砻河谷迁往雅鲁藏布江以北的逻些河畔,松赞干布请来尼泊尔等地的工匠,在布达拉山上修建起雄伟壮丽的宫殿。
  旺加:这是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修建的布达拉宫图,布达拉宫,这个是梵语,就是持轴山的意思,这个是观音的一些静地,松赞干布在这个上面修建了999座宫殿成为王宫。
  布达拉宫建成后,许多部族首领纷纷前来遣使通好,布达拉宫迅速成为吐蕃王朝的政治中心,每年粉刷布达拉宫所使用的颜料,是用藏族人从家中带来的牛奶和白糖搅拌的,千年来,藏族人用这种方式保护着他们心中最至高无上的宫殿,更是表达了对松赞干布的无限尊崇之情。迁都之后,松赞干布建立了一整套政治、法律与军事制度,划定行政区划,设置各级职官,建立王廷议事会,并制定赞普与臣下的各种会盟制度,他还着手统一文字,并派人前往印度等地考察学习,最终创造了一套新的吐蕃拼音文字系统。此外,还制作了藏历以及土地、畜牧的度量衡制度和税收制度,在松赞干布的统领之下,吐蕃的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然而,松赞干布一手缔造的吐蕃政权却并不稳定,要想保证吐蕃的长期稳定与统一,松赞干布必须寻找一条长治久安的道路。深谋远虑的松赞干布早已感受到了来自吐蕃东面唐帝国的强大力量和吸引力,于是,松赞干布试探性的主动开启了与唐朝的第一次友好往来,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164),松赞干布派使者入唐朝贡,太宗也派使臣回访宣慰,双方刚刚有了初步的了解,松赞干布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要求,向唐王室求婚,希望娶一位唐朝公主。
  次旦达西: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文化很发达的一个朝代,世界上也是,所以这样的话,松赞干布因为光靠吐蕃的军事力量与政治力量统治一个地区是很不可能,他需要有一个先进的文化,来服务于他建立的新的政权,所以我认为是迎取文成公主,就是从我们政治角度来说,他有吸收唐朝的先进文化。
  唐太宗没有答应松赞干布的求婚,对于和新兴的吐蕃政权的关系,唐太宗需要进一步了解一遍,以便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但对于松赞干布看来,大唐之所以不许和亲,与位于青海的吐谷浑挑拨离间有关,于是他发兵攻打吐谷浑,又派大军20万进攻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潘一带),甚至声称如果不嫁公主,我就派兵长驱直入,面对吐蕃的挑战,唐太宗决定示之以威,派大将侯君集等分路进讨,大败吐蕃军队,松赞干布就势罢兵,派人向唐太宗请罪,并趁机再次提出和亲的请求,唐太宗决定将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不仅饱读诗书,笃信佛教,精通天文历算,更重要的是她有一个远大的抱负,而这些,正是唐太宗选中她的原因。公元641年,一支庞大的吐蕃迎婚使团来到长安,为了纪念吐蕃迎亲,大画家阎立本专门绘制了一幅《步辇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唐太宗坐在步辇之上,威严而从容,作为迎亲首领的吐蕃宰相禄东赞,举止得体,肃穆恭敬,显然,唐蕃双方都对和亲非常重视,唐太宗派他的堂弟,时任礼部尚书的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亲自护送文成公主入吐蕃,松赞干布更是日夜兼程,亲迎于栢海,并以子婿之礼参拜了李道宗。
  文成公主入藏,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不仅在政治上唐蕃建立了甥舅关系,初步稳定了唐朝的西南边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次和亲也为西藏地区最终归于祖国版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里是拉萨河边的慈举林村,文成公主曾经在这里安营扎寨,大型室外情景剧《文成公主》,每天都在这里上演,藏族导演白芨正在给扮演文成公主的演员排练,对于听着文成公主故事长大的白芨导演来说,她希望把一个千年来藏族人心中共同的文成公主,展现给世界和她生活的土地。
  白芨:作为文成公主,她是从十六岁一直到,历经三年一直到19岁,走着进来,这我觉得是一个真是一个伟大的一个女性,所以我自己感觉,这个剧的呈现让我最感动就在这这一点上,所以说从一个小姑娘变成一个大姑娘。平均这里有大概两千名观众观看演出,而创作和参加演出的演职人员有八百多人。       
  公元641年,即贞观15年文成公主一行正式踏上了去吐蕃的旅程,这是有史以来最特别的陪嫁队伍,随行人员有600多人,其中包括铁匠、瓦匠、木匠、农艺师、酿酒师、厨师等许多工匠和技术人员,而这支队伍所携带的嫁妆,也极为特殊,它们包括佛像,布匹,纺织工具、农具、农作物种子、乐器、金银器具,绫罗绸缎等,而最重要的或许是大批的图书典籍,在藏文的史籍中,对这些典籍是这样记载的,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卜筮经典300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艺著作60种,医方百种,诊断法五种,医疗器械六种,医学论著四种等等,文成公主带到西藏的嫁妆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成果。
  文成公主的扮演者杨欢是一名汉族演员,而且与文成公主一样,也来自于长安,即今天的西安市,从西安到拉萨,杨欢已经有一年的时间,她一直在努力理解自己的同乡文成公主,和那个传诵千年的经典爱情故事。根据藏地传说,文成公主入藏历经了三年时间,她一边走一边交给吐蕃人民垦田种植,安装水磨,使乳变奶酪,从乳取酥油制成甜品,以丝绸工织,以草治绳索,以土做陶瓷等技艺,涉及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许多吐蕃贵族子弟也来到长安学习,他们给吐蕃百姓带回了新的风气。正如唐朝诗人陈陶在《陇西行》诗中所言,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树立了唐蕃关系史的第一块里程碑,文成公主入藏,极大地促进了土逼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进步,文成公主带给西藏的改变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且几乎无处不在。
  张云:文成公主可能是边走边看,有的地方待的时间比较长,比如说在青海的玉树地区,她就带给当地老百姓教纺织,教水磨,把中原的纺织技术,还有把水磨使用技术,所以都给传给他了,传给了当地老百姓。
  这里是西藏自治区尼木县,这里出产一种西藏最著名的藏纸,茨木多及是尼木藏纸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他们家族不断传承使用的藏纸制造技艺,正是始于文成公主入藏时期。
  次仁多杰: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时候,雪域高原还没有出现纸张,当时只有在树皮、骨头等上面书写文字,文成公主入藏后,造纸技术引进西藏,结合当地资源进行造纸。
  以狼毒纸为原料制作的藏纸,最显著的特点是经久不坏,甚至可以保存几百年,因此,尼木藏纸成为印刷佛经最好的纸张,今天,尼木藏纸已经成为西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依然是印刷佛经的首选用纸。青稞是所有西藏人都离不开的主食,在西藏,每年的青稞产量关系着整个西藏人民的生计,今天,人们种植青稞,依然根据传统的藏族历法,安排一年的春耕秋收,而现代藏历的演变发展,与文成公主有直接的关系。
  次仁:这是《春牛算》,也就是八世纪文成公主进藏时所带来的一些天文历算的一些数据,以后演变成了我们农耕牧作时节必须编写的一本《春牛算》。
  这里是西藏藏医学院,旺堆教授正在给学生们讲授藏医学中最重要的一步医典—《四部医典》,在西藏藏医的发展的历史中,《四部医典》历经了多代藏医,不断丰富完善最终定本,而文成公主为藏医的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尼玛次仁: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以后,更加密切在内地的这个中医学的文化和藏医学的文化的这个交流,很多这个内地的医学的一些知识和医学的理论,传入到藏医学里面,藏医的一些内容也交流到内地的一些医学方面。
  事实上,文成公主入藏对于中国历史的真正影响远远超过了我们的一般认知,藏族人民对于文成公主的情感几乎无以复加,他们愿意把世上所有最美好的词汇,都献给文成公主,文成公主,不仅为藏族人民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还为西藏注入了宝贵的思想精神财富,那就是佛教。
  次仁多吉:这个柱子是公元七世纪的柱子,应该是白橡树,这里有一个文成公主当时留下了一个手印,文成公主留下的手印,当地的老百姓都知道,因为这是文成公主的一个见证。
在藏族人心中,文成公主就是菩萨的化身,在大昭寺,藏族人民同样也表达着,对于这位大唐公主的崇敬之情,这里不止一处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像。大昭寺,在西藏人民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每天都会有无数的藏族人到这里朝拜,他们有的是一个村庄的人集体乘坐简单的交通工具来到这里,有的则是全家人一步一磕头,从遥远的山区历时几年磕到这里。大昭寺千年来一直供奉着藏传佛教中最崇高的佛教圣物,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又名觉沃佛,而这尊佛像正是文成公主从长安不远万里带来的,觉沃佛的到来,成为了佛教在西藏落地生根的重要标志。
  尼玛次仁喇嘛:松赞干布迎娶了尼波尔公主和文成公主,他们两个公主把世界上最珍贵的、最有文化价值和灵气的佛像请到西藏,然后藏王就开始修建最早的佛教建筑,大昭寺、小昭寺,大昭寺位置是文成公主选的,按照阴阳八卦,我们说的风水,公主说,底下的湖泊是最佳位置,填湖建设。
  尼玛次仁喇嘛是大昭寺的僧人,从30年前出家,一直没有离开过这座寺院,对于大昭寺的历史,尼玛次仁喇嘛如数家珍。
  尼玛次仁喇嘛: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就在以后,慢慢地藏人开始接触佛教教育,这才使全民信佛,所以藏人感恩松赞干布,感恩文成公主。
  张云:它需要一种新的理论体系,来代替已经不适应统治需要,特别是一个更大的王朝统治需要的意识形态,那佛教就应运而生。
  在佛教到来之前,苯教是西藏的原始宗教,随着吐蕃社会的进步,苯教原始落后的特点日益凸显,但一些大臣为代表的苯教族势力和权贵势力却试图利用苯教控制民众,而松赞干布大力推广佛教,希望为吐蕃带来新的生机,吐蕃在统一的外表之下,实际上一直暗流涌动。苯教与吐蕃赞普的矛盾可谓由来已久,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就是被苯教教徒杀害,一直到第27代赞普,吐蕃政权几乎都是被传苯教、说神话、讲谜语的苯教大臣控制,历代赞普大多早逝,这与苯教大臣势力与赞普的斗争有直接关系。松赞干布正是希望能够用佛教彻底取代苯教,结束西藏无休止的杀戮和分裂的历史。
  次旦达西:苯教文化是提倡这个杀生的,佛教是反对杀生的,但是那个苯教是用血来祭祀,所以按它的季节来,祭祀许多动物和牲畜,这样的话对西藏这个牧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是一个。第二个呢,苯教实际上在西藏是根深蒂固,随着赞普建立大的政权,首先要有新的思想来统一和代替。
  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第二年,松赞干布也突然去世,两位唐蕃历史性关系的缔造者相继去世,大唐与吐蕃的蜜月期结束了,双方关系的前景笼上了一层阴影。松赞干布去世后,赞普的王位传给了他的孙子芒松芒赞,由于新赞普年幼,吐蕃军政大权落入宰相葛尔东赞域松之手,葛尔东赞域松就是迎娶文成公主的首领禄东赞,但禄东赞推崇苯教,苯教与噶氏家族互相依持,势力迅速壮大,很快,赞普的身边全部都是苯教大臣了,从这个时期开始,吐蕃进入了长达五十年之久的噶尔家族专权时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吐蕃与唐朝陷入了连绵不断的战争,吐蕃与唐朝的战争,主要发生在两条战线上,一是吐谷浑,另一个则是西域的安西四镇,对于唐蕃双方而言,吐谷浑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控制了吐谷浑就等于控制住了丝绸之路的南道。起初,吐蕃军队在各条战线都取得了优势,但经过30多年的战争,唐军收复了安西四镇,吐蕃占据了二十四年的天山以南地区,也重新回到了唐朝的版图。公元698年,吐蕃专权的噶氏家族被王室铲除,唐蕃之间的战争也缓和下来,双方再度开始讨论和亲之事。
  次旦扎西:松赞干布去世以后,他孙子、曾孙都是,他的权利都落入他的大臣手里,所以没有回归到这个赞普血统上,所以他就是请这个金城公主,再一次建立这种亲上加亲,然后统治、巩固他的地位。
  又一位大唐公主即将踏上前往吐蕃的和亲之路,她就是金城公主,金城公主本事中宗皇帝的侄孙女,为了显示对这次和亲的重视,中宗皇帝将这位侄孙女当作自己的女儿来出嫁,与文成公主一样,金城公主入蕃,将带去大批书籍和工匠,甚至还有龟兹乐一部,后来她还派使者来唐,请求唐玄宗把《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汉文典籍班赐给吐蕃,另外西藏现存最早的藏医著作《月王药诊》,就是在金城公主带去的医书翻译之后,结合了吐蕃民间医药学经验而编成的。公元710年正月27日,唐中宗为金城公主举行隆重的饯行仪式,而后金城公主一行踏上了漫漫行程,而此时的吐蕃王朝的内部,正在发生着激烈的政治斗争,年轻英俊的吐蕃王子江察拉温被苯教大臣杀害,相传原本要嫁给的这是这位未来的赞普,苯教旧势力与赞普的较量还在继续,他们试图阻止吐蕃和唐朝的再次联姻。
  金城公主的行程也在继续,她没有因为吐蕃复杂的政治形势而退缩,她要完成的一位大唐公主的神圣使命,相比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并没有留下美好爱情故事,但她所做出的贡献,同样巨大且意义深远。唐蕃联姻,会给赞普强大的力量支持,会消除战争,实现吐蕃中兴,让雪域人民过上稳定的生活,在布达拉宫的这幅壁画上,描绘了金城公主当年入藏之前,唐朝皇帝赐给她一面镜子的情形,在壁画中,仿佛能够听到临行前,唐朝皇帝对金城公主的殷切叮咛。金城公主与赤德祖赞的和亲,进一步加深了中原文化与西藏文化的交流和影响,赤德祖赞在给唐玄宗的上书中就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汉藏一家成为双方共同的期待。
  次旦扎西:这个历史研究,就是从我们地缘文化方面研究,按理的话,印度和吐蕃很近,但是西藏文化偏偏往东向发展,唐蕃之间200多年间,200多年的历史,互派使臣次数是191次,唐朝派使臣到拉萨吐蕃是66人次,那吐蕃派到这个唐朝是125人次,所以这是很频繁密切。
  在吐蕃与唐朝多方面的社会文化交流中,佛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西藏文化传统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松赞干布去世后,苯教大臣得势,他们开始破坏佛教,到金城公主入藏,西藏的佛教一直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甚至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都已经不见踪迹。
  尼玛次仁喇嘛:藏佛洞在里面,文成公主和藏王走了之后,藏族人担心那个佛像会受到破坏吗,赶紧从小昭寺把我们刚刚拜的那个佛像,藏到这个藏佛洞里边60年,最后,金城公主才把它从这里请出来,供在我们刚刚拜的那个位置上,这位公主非常的高瞻远瞩,她知道将来有,因为世界的有些东西是变化无常,今天我们和好了,为什么,因为她来了,但是她走了以后,还是不能保证,所以为了便与这个佛像不要再受到破坏或者藏起来,她有一个非常好的建议是把这个佛像供在大昭寺。
  真正使佛教在吐蕃广泛传播的是赞普赤松德赞,很多藏文史籍记载,赤松德赞是金城公主的儿子,这一直是西藏历史中最富争议的问题之一,这位功绩卓著的伟大赞普,确立了佛教在吐蕃社会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在赤松德赞即为之初,权力还掌握在信奉苯教的大臣之手,吐蕃社会的反佛势力依然很大,甚至连大昭寺小昭寺都被改为屠宰作坊,这一些信佛大臣的支持下,赤松德赞严惩反佛大臣,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来推行佛教。赤松德赞迎区莲花生大师,寂护论师等天竺汉地高僧入藏弘法,在他的主持下,吐蕃修建的桑耶寺,这是吐蕃史上第一座正规寺院。赤松德赞颁布兴佛诏书,并挑选贵族子弟出家为僧,这也是吐蕃正式出现佛教僧人的开始,他赐给每位僧人三户属名作为供养,这就是三户养僧制。
  赤松德赞下令举行了一场佛教与苯教的公开辩论,以决胜败,辩论的结果是苯教失败,赤松德赞当即宣布自己信奉佛教,一部分苯教改信佛教,其他人则逃往了边远地区隐居。在佛教取得了对本教的胜利之后,佛教内部的矛盾斗争也基本得到解决,佛教开始发展起来。赤松德赞在吐蕃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堪与松赞干布相提并论,在他长达43年的统治时期,吐蕃继续扩张,形成一个强大的多部族帝国。在赤松德赞即为的第一年,即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了,这场历时七年零两个月的叛乱,给唐王朝的统治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而正积极开拓的吐蕃同步则觅到了意外的良机,为了平定叛乱,唐王朝将防备吐蕃的边防主力调回中原,这使河西、陇右军备空虚,吐蕃趁虚而入。到安史之乱平定时,唐朝的陇右之地已全部被吐蕃占领。
  公元763年10月,20万大军长驱直入,占领长安,长安城被洗劫一空,他们甚至还拥立了一个傀儡皇帝,唐军发起有力反击,迫使吐蕃军队在十五天之后推出长安。此后吐蕃军队掉头西征,占领西域、河西走廊广大地区,吐蕃人追求了一个半世纪的目的终于达到了。据统计,吐蕃总共占领了唐朝50余州150余县,控制人口达160多万。面对吐蕃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唐王朝宰相李泌提出了北合回纥,南通南诏的遏制吐蕃计划,并得以成功实施,南诏是由唐朝乌蛮、白蛮等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的一个地方政权,公元738年,唐玄宗册封地域最南的蒙舍诏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使之归顺大唐。然而,其子阁罗凤继位后宣布脱离唐朝,归附吐蕃,由于吐蕃对南诏一直横征暴敛,南诏苦不堪言,唐王朝宰相李泌的计划,使南诏顺利归唐,南诏归唐之后,吐蕃大规模的扩张之势有所减弱,双方再度和谈。
  巴桑旺堆:我们今天每当阅读唐朝的汉文史料的时候,我深切地感到的唐书里,有很多藏民族的有关记载,尤其是藏族的军事的有些记载,应该说战争的一个直接后果导致这么详细的记载。那么唐人对这个藏族有进一步,对吐蕃人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样,吐蕃人通过战争,对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先进的政治制度,有更多的了解,那么到了吐蕃末期的时候,吐蕃的很多的政治上的措施,吐蕃的很多文化上的一些借鉴,都是从唐朝里头吸取文化素养的。
  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唐朝与吐蕃双方进行了最后一次会盟,盟文被碑刻石立碑,当时共立三碑,一碑立于长安,一碑立于逻些,还有一碑立于唐蕃交界之地。如今只有拉萨这座唐蕃会盟碑依然矗立在大昭寺前,会盟碑上的盟文声名,这次会盟的目的是,商议社稷如一,使唐蕃再续慈亲之情,重申邻好之意,盟文再次肯定了双方划定的边界,商定了双方用以沟通的驿递线路,并规定了其它和平措施。在会盟碑东侧的藏文盟词中,还回顾了从松赞干布以来,唐蕃关系发展的曲折历史,告诫人们长庆会盟来之不易,今天这块历经千年风雨的唐蕃会盟碑成为汉藏民族亲如一家的历史见证。
  次旦扎西:这个唐蕃两个民族最后走向会盟的这个道路,这个是从松赞干布开始,文成公主进藏,就是藏汉两个民族结下了亲人的这么一个关系。第二是唐朝与吐蕃之间,两个民族字都在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互相帮助,所以这样的话唐蕃两个民族之间,也是我们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这个多元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么一个融合过程。
  对于吐蕃自身来说,唐蕃会盟碑和它身后的大昭寺,还见证了西藏佛教的发展历史和吐蕃王朝的兴衰,赤松德赞去世后,朗达玛在一些反佛大臣的拥立下,登上了赞普之位,朗达玛推行激烈的毁佛政策,以至于招来杀身之祸,公元842年,朗达玛遇刺身亡,这位给吐蕃带来血雨腥风的暴虐统治者,成为吐蕃最后一位赞普,在朗达玛去世后,吐蕃陷入长达400余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直到蒙元时期,西藏地区才又一次汇入中国统一的洪流。
  大唐与吐蕃,这两个强盛的王朝几乎同时兴衰,历史的巧合令人感慨无限,双方时战时和,有时亲密,有时疏远,彼此窥探,却又相互学习。对唐朝来说,吐蕃是必须认真了解的新伙伴,新对手,而对于吐蕃来说,唐朝是充满魅力的学习、模仿,乃至超越的对象,差异巨大的双方就在这个复杂的交流过程中,不断碰撞,不断消长,也不断融合。如今,它们当年叱咤的风云早已散尽,而回望这两个王朝的背影时,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其光辉穿越时空,夺人魂魄,而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赤德祖赞与金城公主的美好姻缘,作为唐蕃和同为一家的纽带,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永远传颂的佳话。

本站导读:
(一)更多分享与交流
请关注公众号“智慧学史”,或QQ群:3451268
(二)关于积分和求助
1、会员可通过每日签到宣传推广、分享资源、互助问答等免费获得积分和金币。
2、求取资源、获取帮助请到“问答广场”发帖。
(三)版权申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站网址(www.zxkcw.com)。
2、本站会员分享资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争议,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zxkcw@qq.com,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35关注

80粉丝

1086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智学课程网

官方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8883312668

运营中心:重庆市江北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西省赣州市

QQ群:3451268

Email:zxkcw@qq.com

Copyright   ©2020-2023  智学课程网  Powered by©zxkcw  技术支持:圆月科技     ( 渝ICP备1400807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