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快速发布
|
关注公众号
人文历史
智慧人生
|
微信登录
微信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中心
您好,请
登录
首页
备课资源
视频学院
教研
视听经典
交流平台
问答
阅读
练题
积分
本版
帖子
用户
快捷导航
高中统编
初中统编
学术前沿
难题汇集
品质试题-高中
品质试题-初中
高中历史
初中历史
学术讲座
重庆南岸历史教研
石家庄高中历史
肖仕扬工作室
陈维坚工作室
陈大斌工作室
陈祺文工作室
重庆市实中课程基地
巴蜀中学历史课程基地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家庭教育
心理教育
难点熔炉
教育关注
教育公益
网上作业
群组
动态
我要提问
我的提问
互助答问
公益教师
我要练题
已练试题
我的错题
宣传推广
每日签到
智学课程网
›
教学资源
›
难点熔炉
›
试题分享
›
28.古语有之:“顺乎天,应乎人!”其实问题的指向端在 ...
返回列表
28.古语有之:“顺乎天,应乎人!”其实问题的指向端在于“民生”二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
[复制链接]
九月鹰飞
发表于 2020-9-18 17: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试卷
: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浙江卷)
28.古语有之:“顺乎天,应乎人!”其实问题的指向端在于“民生”二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引自《墨子》
材料二 (唐)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引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
——引自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三表法”是墨子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仔细阅读材料一,分析指出墨子上述认识的立足点。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孔子及其后的屈原与墨子价值立场相近的理论主张与思考。(5分)
(2)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唐太宗“存百姓”的思想出发点和治国理政的法律原则。(4分)
(3)从“观百姓”“存百姓”到“谋幸福”,从家天下到天下为公,一以贯之地体现了中华优秀政治文化中民生理念的价值立场和家国观的历史跃升。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从“存百姓”之“存”的立场出发,以唐太宗为例,分析指出唐前期在土地制度层面践行“存百姓”的举措与具体内涵。②从“谋幸福”的视角分析,分别说明毛泽东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做的探索与实践,以及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民生问题的思考。(6分)
参考答案
:
(1)立足点:人民立场(或“小生产者”或“百姓”)。主张与思考:仁学德治思想;关心爱护百姓;美政。
(2)出发点:民本思想。原则:仁义为本,刑罚为末(或慎用刑罚)。
(3)选择阐述①: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土地的主要部分只能使用,原则上不得买卖;农民承担赋役。选择阐述②:毛泽东:将农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引上了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在城市通过和平赎买方式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邓小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在民生上强调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本题解释
:
(1)第一小问立足点,据材料一“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可知,墨子上述认识的立足点是人民立场(或“小生产者”或“百姓”)。第二小问主张与思考,材料体现了墨子的立足点是站在人民立场,结合所学可知,孔子主张仁学德治思想、关心爱护百姓和屈原主张美政的思想均与墨子思想接近。
(2)第一小问出发点,据材料二“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结合所学得出唐太宗“存百姓”的思想出发点是民本思想。第二小问原则,据材料二“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结合所学得出唐太宗治国理政的法律原则是仁义为本,刑罚为末(或慎用刑罚)。
(3)选择阐述①,结合所学可从唐太宗在土地制度方面推行均田制及其内容回答即可,主要从国家授田给农民;土地的主要部分只能使用,原则上不得买卖;农民承担赋役等角度去分析。选择阐述②,据材料三“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结合所学从毛泽东将农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引上了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在城市通过和平赎买方式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等角度入手;据材料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结合所学得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考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据材料三“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结合所学得出邓小平对民生问题的思考是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在民生上强调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本站导读:
(一)更多分享与交流
请关注公众号“智慧学史”,或QQ群:3451268
(二)关于积分和求助
1、会员可通过
每日签到
、
宣传推广
、分享资源、
互助问答
等免费获得积分和金币。
2、求取资源、获取帮助请到“
问答广场
”发帖。
(三)版权申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站网址(www.zxkcw.com)。
2、本站会员分享资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争议,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zxkcw@qq.com,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使用 微信 扫描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九月鹰飞
尊者
35
关注
77
粉丝
1054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推荐阅读
更多+
会员达人
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