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复制链接]
fighter 发表于 2020-9-27 21: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试卷: 哈尔滨六中2020届高三模拟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末期,秦蜀守李冰在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时候,考虑这项工程所要发挥的功能依次是防洪、航运和灌溉。创建期的都江堰,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互相影响的水利系统。两宋时期,拥有分水、导流、引水和溢洪排沙综合功能的工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都江堰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已经进入了成熟期。(都江堰的管理也更加完善,不仅形成了稽查、水政和工程三个互相制约的管理体系,而且都江堰还成为国家水利工程,朝廷派出御史领提举官,到灌区巡视,代表中央政府监督岁修工程质量和经费使用情况,地方上则设置各级官员共同负责灌区的水政和都江堰工程的管理及岁修活动。成熟期的都江堰内江灌区共分出4条干渠,灌溉面积超过200万亩。
——摘编自曹玲玲《作为水利遗产的都江堰研究》
材料二 “大跃进”后期最有名的水利工程是河南省林县的红旗渠。红旗渠于1960年2月开始修建。经10年奋战,于1969年7月完工。红旗渠工程总投工5611万个,参与民工7万人,先后有81位干部、技术人员和农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加上分干渠、支渠、斗渠,共计长约1500公里;10年间,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尽管林州人民为此工程付出了巨大代价,而且自90年代以来,出现水源不足,渠道老化等问题,但运行30年间,解决了全县严重干旱的问题;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达54万亩。
——摘编自李克军《如何评价“大跃进”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都江堰建设为例,概括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红旗渠修建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旗渠的修建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参考答案:
(1)政府重视水利的建设;重视水利设施综合效益的开发;重视建立水利设施的监管体系。
(2)背景: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完成,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大跃进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农村水利设施的陈旧落后。
影响: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对当时中国农村建设提供了示范引领效应;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3)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本题解释:
(1)特点:从材料一中的“……成为国家水利工程,朝廷派出御史领提举官……代表中央政府监督……”一处可以得出:政府重视水利的建设;从材料中的“……拥有分水、导流、引水和溢洪排沙综合功能的工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都江堰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一处得出:重视水利设施综合效益的开发;从材料中的“朝廷派出御史领提举官,到灌区巡视,代表中央政府监督岁修工程质量和经费使用情况”得出:重视建立水利设施的监管体系。
(2)第一小问背景可从材料二中的““大跃进”……1960年2月开始修建”一处得出: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完成,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大跃进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从材料中的“出现水源不足,渠道老化等问题”得出:农村水利设施的陈旧落后;第二小问影响可以结合材料中的背景,即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需要和社会环境去概括,例如: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对当时中国农村建设提供了示范引领效应;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3)该题是相对主观试题,回答时要紧扣材料显示的信息,从背景中的条件艰苦可以得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从材料中的“红旗渠工程总投工5611万个,参与民工7万人,先后有81位干部、技术人员和农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得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等。





本站导读:
(一)更多分享与交流
请关注公众号“智慧学史”,或QQ群:3451268
(二)关于积分和求助
1、会员可通过每日签到宣传推广、分享资源、互助问答等免费获得积分和金币。
2、求取资源、获取帮助请到“问答广场”发帖。
(三)版权申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站网址(www.zxkcw.com)。
2、本站会员分享资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争议,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zxkcw@qq.com,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6关注

31粉丝

970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智学课程网

官方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8883312668

运营中心:重庆市江北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西省赣州市

QQ群:3451268

Email:zxkcw@qq.com

Copyright   ©2020-2023  智学课程网  Powered by©zxkcw  技术支持:圆月科技     ( 渝ICP备1400807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