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快速发布
|
关注公众号
人文历史
智慧人生
|
微信登录
微信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中心
您好,请
登录
首页
备课资源
视频学院
教研
视听经典
交流平台
问答
阅读
练题
积分
本版
帖子
用户
快捷导航
高中统编
初中统编
学术前沿
难题汇集
品质试题-高中
品质试题-初中
高中历史
初中历史
学术讲座
重庆南岸历史教研
石家庄高中历史
肖仕扬工作室
陈维坚工作室
陈大斌工作室
陈祺文工作室
重庆市实中课程基地
巴蜀中学历史课程基地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家庭教育
心理教育
难点熔炉
教育关注
教育公益
网上作业
群组
动态
我要提问
我的提问
互助答问
公益教师
我要练题
已练试题
我的错题
宣传推广
每日签到
智学课程网
›
教学资源
›
难点熔炉
›
试题分享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返回列表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复制链接]
九月鹰飞
发表于 2020-10-9 10: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试卷
:
2020山东高三历史模拟试题1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县制,“渊源于周、雏形于春秋、确立于秦”。两千多年来,世事沧桑,王朝更迭,治乱循环,地方制度屡经变化,而县制基本保持稳定,历行而不废,长期担负着基层政权的职能。从秦汉到明清,在历史的长河中,县级政府的权力呈逐渐被削弱的趋势,并且非个性化色彩越来越浓厚。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指出了当时县制存在的三点弊端:州县官员缺乏充分的施政权力,官员行政效能低下;吏胥把持州县行政,“官治”变为“吏治”;乡村社会散弱,缺乏健康的社会机体。
——摘编自武君婷《中国县制的历史演进及社会功能》
材料二 20世纪初,清政府开始时州县行政进行整体性改造,基本思路一是“官治”,即国家派官设治,包括扩充和健全州县国家行政,建立乡镇一级国家政权,以将地方社会各种经济、社会、文化事务的兴办和管理纳入国家行政的轨道;一是“自治”,即在国家行政之外,或在国家行政的基本框架内另建一个相对独立的“以本地人、本地财办本地事”的行政系统。这些蕴含着近代县制萌芽的措施拉开了中国县制近代化的帷幕。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县制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末县制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
(1)特点:历史悠久;长期存在且保持稳定;县级政府权力被削弱,中央集权加强。
历史意义:巩固政治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基层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变化:扩充和健全县级国家行政力量,并延伸至乡镇;建立起地方自治系统。
原因:清末内忧外患的局面;清末新政的推动;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传入。
本题解释
: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县制的发展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中国古代县制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渊源于周、雏形于春秋、确立于秦”“ 而县制基本保持稳定,历行而不废,长期担负着基层政权的职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县级政府的权力呈逐渐被削弱的趋势”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其历史意义可以联系所学,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基层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来回答。
(2)清末县制的变化情况,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包括扩充和健全州县国家行政,建立乡镇一级国家政权”“在国家行政之外,或在国家行政的基本框架内另建一个相对独立的‘以本地人、本地财办本地事’的行政系统”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其原因可以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从清末内忧外患、新政的推动和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传入等方面来回答。
本站导读:
(一)更多分享与交流
请关注公众号“智慧学史”,或QQ群:3451268
(二)关于积分和求助
1、会员可通过
每日签到
、
宣传推广
、分享资源、
互助问答
等免费获得积分和金币。
2、求取资源、获取帮助请到“
问答广场
”发帖。
(三)版权申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站网址(www.zxkcw.com)。
2、本站会员分享资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争议,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zxkcw@qq.com,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使用 微信 扫描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九月鹰飞
尊者
35
关注
77
粉丝
1054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推荐阅读
更多+
会员达人
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