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复习八年级(上)9.10课定时训练

作者: ..391797 , 发布日期: 2023-01-29 11:06, 已浏览: 756 次, 已答卷: 93 次, 您已完成 90 次答卷

标记
1#
 
1.关于辛亥革命陈独秀曾这样说道:“文明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欧美社会国家的文明制度,连影儿也没有,所以口一张、手一伸,不知不觉都带君主专制的臭味。”该言论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5.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
 
2.191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第二天,孙中山向全国颁发了《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1月13日,临时政府要求:新旧二历并存,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吉凶神宿一律删除。这些规定表明 (5.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
 
3.如表为近代后期不同教科书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摘选)。据此能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 (5.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
 
4.《母亲》是作家丁玲写的一部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文中写道“母亲”在革命友人的帮助和鼓励下,忍痛放足,成为一名独立自强的新女性,“母亲”实现了从“臣民”到“国民”的转型。从中可以看出辛亥革命的意义是( ) (5.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
 
5.武昌起义之后,在新疆伊犁的革命党人冯特民、杨缵绪等人担忧沙俄乘乱入侵,动员回民响应革命,发动伊犁起义。起义后,各方“当众申明和平解决,组织汉、满、蒙、回、藏五族共进会”,杨缵绪被推为该会会长,宣布实施五族共和,出示安民。这说明辛亥革命(    ) (5.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
 
6.从帝制到共和,辛亥人铸造了千年壮举,开启的是亚洲先河。说到底,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一种旷古未有的尝试,而先驱们之所以百折不挠,实源于救亡图存的迫切,为了世界之林能有中华一席,为了民族振兴能够实现。据此推断辛亥革命 (5.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
 
7.有人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他所说的这个“句号”是指(    ) (5.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
 
8.为了巩固新政权,南京临时政府尽力去举债,可是孙中山跑断了腿向英美等国银行借款就是借不到。中央政府入不敷出,于是南京临时政府发行军需公债、发行军用钞票、设立银行、整顿金融秩序等。但这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问题,并没有让临时政府财政转危为安,最终临时政府走向覆灭。材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覆灭的主要原因是(   ) (5.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
 
9.这次革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此推断这次“革命”(   ) (5.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0#
 
10.“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并未改变宗法专制的社会形态;唯有辛亥革命使国体、政体发生变更,所以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辛亥革命在“立新”方面的“首创之举”是(   ) (5.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1#
 
11.下图所示为世界书局发行的股票招股书,这一股票发行( ) (5.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2#
 
12.“在当时的革命士兵们的心目中,有一点是很清楚的:革命就是要以一个新的政权来代替清朝统治。建立一个向清朝宣布‘独立’的政权,以促进其他各省的响应……”文中的“政权”是(  ) (5.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3#
 
13.1850年到1899年这段时期中,中国人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二比一的比例超过了前者。上述变化反映了 (5.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4#
 
14.朱春驹在《武汉起义杂忆》中写道:“由于辫发一旦剪去,则短期内难以再蓄,不像服饰可以轻易变换,因此民众对于剪辫的态度普遍迟疑,剪刀一动,蹄哭并作。”民众的态度主要体现了() (5.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5#
 
15.张之洞的学生张继煦在谈到辛亥首义为什么成功于武昌时说:“仰知武汉所以成为重镇,实公(指张之洞)二十年缔造之力也……精神上、物质上,皆较彼时他省为优。以是之故,能成大功。虽为公所不及料,而事机凑泊(凑合、凑巧),种豆得瓜。”这里“种豆得瓜”是指 (5.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6#
 
16.“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南北暌(分离)隔,彼此相持……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诏书中“民军起事”指的事件是(    ) (5.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7#
 
17.“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段史料反映的是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请你结合所学分析哪其一主张没有能够完成? (5.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8#
 
18.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孙中山先生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是(    ) (5.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9#
 
19.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一文中写道:“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也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起颠覆……”他找到的解决办法是 (5.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0#
 
20.《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中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攸关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 (5.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1#
 
21.老舍《茶馆》中人物李三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了,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我还留着小辫儿,万一哪天把皇上改回来呢!”这反映了(   ) (5.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2#
 
22.历史接力棒在传递,中华正逐步实现民族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成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当北洋水师“致远号”的桅杆在黄海水域的波涛中沉没,国内民族危机空前高涨。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开始挑起对民众进行启蒙的重任,探索实现救国自强的道路。
——《百年世博梦》解说词
材料三:(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节选》
材料四: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
——《文明论概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他们在自救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新式学校各一例。
(2)材料二中“开始挑起对民众进行启蒙的重任”是哪个派别?他们尝试变革中国的什么?发动了什么运动?
(3)材料三中“过时的政治体制”是指什么制度?它终结于哪个派别领导的什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的创立”为何不能给人们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
(4)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化探索有怎样的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 (0.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3#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帝制被推翻,民主共和国的确立,使中国政治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与此政治大变动相伴而生的便是文化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为观念形态的精英文化以及与人们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世俗文化,都在随着政治变动而相应地发生变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政治变革的广度与深度。其中,社会生活方面尤其是禁缠足、剪辫以及婚俗、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变革较为深入。中华民国建立后废除跪拜礼仪、改变称呼、限期剪辫与劝禁缠足等措施,加快了人们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改革的潮流。
——张海鹏、李细珠在《中国近代通史(第5卷)•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帝制被推翻,民主共和国的确立”与哪场革命有关?
(2)阅读材料,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0.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总分:105分 及格:70分 时间:50分钟
未答题: 已答题:0 答错题:

关注我们:智学课程网

官方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8883312668

运营中心:重庆市江北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西省赣州市

QQ群:3451268

Email:zxkcw@qq.com

Copyright   ©2020-2023  智学课程网  Powered by©zxkcw  技术支持:圆月科技     ( 渝ICP备1400807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