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快速发布
|
关注公众号
人文历史
智慧人生
|
微信登录
微信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中心
您好,请
登录
首页
备课资源
视频学院
教研
视听经典
交流平台
问答
阅读
练题
积分
帖子
用户
快捷导航
高中统编
初中统编
学术前沿
难题汇集
品质试题-高中
品质试题-初中
高中历史
初中历史
学术讲座
重庆南岸历史教研
石家庄高中历史
肖仕扬工作室
陈维坚工作室
陈大斌工作室
陈祺文工作室
重庆市实中课程基地
巴蜀中学历史课程基地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家庭教育
心理教育
难点熔炉
教育关注
教育公益
网上作业
群组
动态
我要提问
我的提问
互助答问
公益教师
我要练题
已练试题
我的错题
宣传推广
每日签到
?
考试中心
?
2020高考历史真题(全国1卷)
我参与的考试
|
我的错题集
|
试卷帮助
|
手机版
2020高考历史真题(全国1卷)
作者:
lxfanghong
, 发布日期:
2020-08-30 23:10
, 已浏览:
526
次, 已答卷:
20
次, 您已完成
17
次答卷
标记
1#
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0.0 分)
A. 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 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 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 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
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0.0 分)
A. 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 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 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3#
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0.0 分)
A. 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 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 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 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4#
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0.0 分)
A. 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 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C. 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 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5#
2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据此可知,当时
(0.0 分)
A. 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 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C. 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D. 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6#
29.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 (0.0 分)
A. 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B. 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
C. 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
D. 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7#
30.194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只强调和资本家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这一指示有利于当时 (0.0 分)
A. 在经济领域实行公私合营
B. 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复发展
C. 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
D. 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8#
31.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 (0.0 分)
A. 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 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 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 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9#
32.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 (0.0 分)
A. 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
B. 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
C. 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
D. 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0#
33.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 (0.0 分)
A. 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
B.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 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 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1#
34.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0.0 分)
A. 波旁王朝的苛政
B. 资产阶级的贪婪
C. 贸易中心的转移
D. 教会统治的腐朽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2#
35.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 (0.0 分)
A. 发展国家特色产业
B. 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
C.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D. 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3#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1993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9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6分) (0.0 分)
该题自我估分:
(满分:0.0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4#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0.0 分)
该题自我估分:
(满分:0.0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5#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表2 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
——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等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在振兴商务方面采取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的法规、章程对传统商业的突破性意义。(9分) (0.0 分)
该题自我估分:
(满分:0.0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6#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巴黎和会上,瓜分土耳其的中东阿拉伯领地时,法国坚持要占有包括黎巴嫩、巴勒斯坦、摩苏尔在内的大叙利亚。英国反对,认为大叙利亚的面积过大。即使法国放弃对巴勒斯坦和摩苏尔的要求后,英国仍不同意大叙利亚计划,逼得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这样一来“留给劳合·乔治选择的只有枪或剑了”。
关于如何处置战败国德国的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中东阿拉伯领地,各主要国家接受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倡议的“十四点原则”中的委任统治主张。即实行委任统治是因为“其居民尚不能自立”,接受委任统治的国家也就是接受了为“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的“文明之神圣任务”。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发生的争执及其实质。(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英法争执,评价威尔逊的委任统治主张。(8分) (0.0 分)
该题自我估分:
(满分:0.0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7#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苏绰(498~546),武功(今陕西扶风)人。他“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深受西魏执政者宇文泰信任,委以政事。西魏立国之初,疆域狭小,民族关系复杂,经济文化落后。为强国富民,苏绰建议减官员、置屯田,并创“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为后世财政、会计领域长期沿用。他又制定“六条诏书”,包括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等内容,宇文泰“甚重之,常置诸座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通过“六条诏书”等改革,西魏成功凝聚起民心,由弱变强,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乃至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苏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在“积思劳倦”十余年后,苏绰因病去世,宇文泰“痛惜之,哀动左右”。
——据《周书》
(1)根据材料,简析苏绰被宇文泰倚重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六条诏书”的历史意义。(7分) (0.0 分)
该题自我估分:
(满分:0.0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总分:0分 及格:60分 时间:50分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未答题:
已答题:
0
答错题:
提交试卷
暂停计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