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快速发布
|
关注公众号
人文历史
智慧人生
|
微信登录
微信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中心
您好,请
登录
首页
备课资源
视频学院
教研
视听经典
交流平台
问答
阅读
练题
积分
帖子
用户
快捷导航
高中统编
初中统编
学术前沿
难题汇集
品质试题-高中
品质试题-初中
高中历史
初中历史
学术讲座
重庆南岸历史教研
石家庄高中历史
肖仕扬工作室
陈维坚工作室
陈大斌工作室
陈祺文工作室
重庆市实中课程基地
巴蜀中学历史课程基地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家庭教育
心理教育
难点熔炉
教育关注
教育公益
网上作业
群组
动态
我要提问
我的提问
互助答问
公益教师
我要练题
已练试题
我的错题
宣传推广
每日签到
?
考试中心
?
新余一中2018高三模拟题
我参与的考试
|
我的错题集
|
试卷帮助
|
手机版
新余一中2018高三模拟题
作者:
fighter
, 发布日期:
2020-09-22 11:42
, 已浏览:
463
次, 已答卷:
0
次, 您已完成
0
次答卷
标记
1#
1.《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材料中“同志”的基础是 (2.0 分)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井田制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
2.“籍田”为古代吉礼的一种。即由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各代多行之,即在国都南面近郊天子执耒(后代执犁)三推三反,王公诸侯五推五反,卿大夫七推七反,士九推九反。最后,天子、王公贵族庶民依次分享牛、羊、猪三牲具备的祭品,籍田仪式才结束。据此判断“籍田”之礼 (2.0 分)
A. 大体形成于西周时期
B. 体现统治者重农抑商
C. 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
D. 促进了小农经济形成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3#
3.秦汉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这一理念是 (2.0 分)
A. 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B. 完善中央集权是政治改革的基本诉求
C. 严格限制地方政府自主性
D.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4#
4.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这反映汉武帝时期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迫切需要。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2.0 分)
A. 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 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 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 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5#
5.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2.0 分)
A. 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B. 加剧全国人地不盾尖锐程度
C. 表明了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D. 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6#
6.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诠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 (2.0 分)
A. 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
B.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 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
D. 儒家思想已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7#
7.据史料记载,自明成祖后,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不临民,不治事”,非奉诏不得进京;清代诸皇子则酌封亲王,可留驻京师,“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形成皇帝在宗室亲王直接簇拥下共同运作官僚体系管理国家的局面。明清这两种分封 (2.0 分)
A. 背景相同
B. 对象不同
C. 目的相同
D. 内容相同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8#
8.下表是雍正、乾隆年间人均土地占有量统计表,据此可知
(2.0 分)
A. 精耕细作必要性
B. 耕地面积逐步较少
C. 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D. 重农抑商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9#
9.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显著变化发生在 (2.0 分)
A. 鸦片战争爆发后
B. 甲午战争失败后
C. 八国联军侵华后
D. 武昌起义爆发后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0#
10.以下是1861-1884年总理衡门总署大臣、军机处军机大臣、其中总署大臣兼任军机大臣情况统计表。这种安排
(2.0 分)
A. 有效抑制了地方官僚势力的崛起
B. 有利于洋务政策的推行
C. 加深了清政府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 推动了政治近代化进程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1#
11.有人指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师法俄日的戊成变法,晚清最后十年的“新政”,在辛亥革命前的近半个世纪,中国在磕磕绊绊之中已艰难地启动了这一新的历史进程。贯穿“这一新的历史进程”的主题是 (2.0 分)
A. 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
B. 抗击西方列强侵略
C. 使社会走向开放文明
D. 维护清朝统治秩序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2#
12.1914年9月《中华小说界》杂志刊出一幅题为“世界将来之伟人”的图片(下图),图案是中心一小圆,外围一大圆。小圆中为中国男孩,外圈12小圆各有一小孩,分别标为英、俄、意、美、法、德、比、日等12国名。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是
(2.0 分)
A.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激励人心
B.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解放了思想
C. 民主共和制的建立提升了民族自信心
D.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找到新发展方向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3#
13.1927年11月,中共领导人翟秋白指出:“革命潮流的低落与消沉,在现时的中国必须有三个条件:一、反革命的统治能相当解决中国社会关系中的严重问题(如土地问题、劳资问题等);二、反革命的统治能够逐渐稳定;三、革命的群众溃散而消沉。如今事实上中国绝对没有这些条件。”这一认识的提出 (2.0 分)
A. 结束了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B. 加速了国共武装对峙阶段的到来
C. 对革命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
D. 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供了依据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4#
14.国民政府某次电文写道:“据前、昨两日,日本内地军队向韩、满运输者甚多……以中判断,不久彼必有进一步之动作,我北平城内及其附近,尤应严防,若我能积极准备,示人以无机可乘,并随时作抗战,则或可消弭成端。“这一电文针对是 (2.0 分)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变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5#
15.1932年《浙江教育行政周刊》刊登《小学中高年级东北事件教学大纲》,提出了各学科在处理同一国耻事件时,结合学科特点各有侧重(部分如下表)。这反映出当时
(2.0 分)
A. 教育界要求建立统一战线的愿望强烈
B. 国民政府全面抗战进行舆论准备
C. 国耻教育始终是近代学校教育的主题
D. 学校教育对民族精神和责任的重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6#
16.下表是“一五”期间部分经济数据统计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2.0 分)
A. 生产企业和产品种类大幅增加
B. 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
C.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效突出
D. 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7#
17.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生的两件不大不小的事件,使中国开启了新的纪元,这就是广东农民的逃港潮和安徽农民的包产到户。这两件事表明 (2.0 分)
A. 时代需要对外开放
B. B. 改革开放的序幕被揭开
C. 对内改革势在必行
D. D. 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8#
18.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国家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2.0 分)
A. 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
B.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
C.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9#
19.古代雅典公民很少直接经商,农业被视为最体面的职业,只有公民才能购买本邦土地,同时法律禁止个人过多兼并土地。这一现象 (2.0 分)
A.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B. 加剧阶级矛盾导致城邦混乱
C. 利于解决平民债务负担
D. 强化了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感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0#
20.下面是《十二铜表法》各部分(含补充条款)的条目数量统计表。由此可见
(2.0 分)
A. 法律与政治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B. 罗马法强调惩治危害政府的行为
C. 当时罗马的法律体系已经成熟
D. 《十二铜表法》重视调整社会纠纷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1#
21.“(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这表明宗教改革有助于 (2.0 分)
A. 加强教皇的宗教权威
B. 弱化民众的宗教信仰
C. 推毁教会的思想专制
D. 扩大基督教会的影响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2#
22.1599年秋天,伦敦市场上的胡椒价格突然从每磅3先令上涨到8先令,这场价格爆涨的幕后推手最有可能是 (2.0 分)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阿拉伯
D.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3#
23.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17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中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 (2.0 分)
A. 美国金融的崛起
B. 荷兰商业的繁华
C. 殖民霸权的更替
D. 英国科技的先进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4#
24.1688━1783年期间,英国社会流动日益加剧。贵族的衰落常常把他们的儿子推入工商业领域,这样,贵族后代变成了商人,出身贫寒的人通过学徒制上升为企业主,甚至成为绅士,英国社会上层和中间阶层中有些人逐渐向工资劳动者靠拢,农村家庭农场主的破产和消失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多数转化为工资劳动者,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这种社会结构 (2.0 分)
A. 利于英国开展工业革命
B. 否定了光荣革命的成果
C. 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 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5#
25.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的宪法在送交各州批准时,部分州以宪法中缺乏保障公民权利的条款为由拒绝批准,并要求补充公民权利条款作为批准的条件。据此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 (2.0 分)
A. 违背了自然法的理念
B. B. 损害了各州的自主权
C. 留下了种族歧视烙印
D. D. 关注新生政权的巩固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6#
26.在1800~1870年间,按当年的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增长了6.7倍,如果扣除价格下跌的因素,实际贸易额增长了9.6倍,而在1720~1820年国际贸易额仅增长了1.74倍。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2.0 分)
A. 电气时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
B. 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剧变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 工业文明开创了世界市场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7#
27.19世纪中期,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而与此同时兴起的民族主义潮流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2.0 分)
A. 社会主义尚缺乏成功的客观条件
B. 民族主义催生了欧洲的自由主义
C. 自由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
D. 资产阶级决定着欧洲历史的发展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8#
28.马克思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贫困不过是贫困,他们看不出它能够推翻旧社会的革命的破坏的一面,但是一旦看到这一面,这个由历史运动产生并且充分自觉地参与历史运动的科学就不再是空论,而是革命的科学了”。促使这一“科学的空论”向“革命的科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2.0 分)
A. 社会矛盾的加刷
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工人运动的推动
D.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9#
29.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要求国会向希腊、土耳其两国提供经济援助,以防止当地发生革命,并派遣美国军事人员保卫“自由制度”。这‘现象反映了 (2.0 分)
A. 希腊、土耳其触犯了美国利益
B. 美国首次公开自己的霸权意图
C. 战后大国间的合作关系破裂
D. 美国开始大规模援助西欧国家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30#
30.观察漫面——“全球化”,作者想要表达的合理主题是
(2.0 分)
A. 两极格局彻成崩溃
B. 美国求单极性界
C. 狄隘民族主义泛面
D. 全球化趋势的困路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31#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四民指士、农、工、商,四民社会乃是以士为中心。两千四百年,士之一阶层,进于上,则干济政治;退于下,则主持教育,鼓舞风气。此士之一流品,惟中国社会独有之,其他民族,其他社会,皆不见有所谓士。
——钱穆《四民社会观》
材料二夫名,则固已四矣。若以实,则士之亡亦既久矣。今天下之士,未有不汲汲于利者也。夫果其汲汲于利也,而可谓之士乎?吾直以为商焉而已。故今天下之士,非士也,商也。……夫名,固将以表实也。今之贤者一二,而其流为商者千百也。夫果流为商者千百也,而可谓有士乎?则直谓之三民已矣,盖士之亡亦既久矣。
——黄宗羲《明文海》
材料三张謇,光绪二十年(1894年)状元,因甲午战败,列强入侵,国事日非,弃官回家,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通州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通海垦牧公司、广生油厂、复兴面粉厂等20多个企业,通州成为中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张謇按照“父实业,母教育”的思想,在通州兴办了370多所学校,使通州开始成为苏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在此基础上,张謇创造性地开展城市建设,构建了“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独特城市格局,包容了世界近代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诸多要素,通州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摘编自童超《中国通史》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总结传统的“四民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三,指出通州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这一时期“实业救国”实践成功的原因。 (10.0 分)
该题自我估分:
(满分:10.0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32#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门“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老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理论概述》
材料二 《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的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孟德斯鸠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考。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程、朱熹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10.0 分)
该题自我估分:
(满分:10.0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33#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下表所示。
口号与标语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0 分)
该题自我估分:
(满分:20.0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总分:100分 及格:60分 时间:50分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未答题:
已答题:
0
答错题:
提交试卷
暂停计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