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川博物馆观察报告(宋思贤 鲁能巴蜀高2024级2班)
[size=22.0000pt]建川博物馆参观报告
让历史告诉未来
[size=12.0000pt]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
[size=12.0000pt]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
第一站:重庆抗战兵工旧址
兵工署第一工厂,其前身为汉阳兵工厂。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屡遭列强坚船利炮欺凌。在洋务运动影响下,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兵工企业,汉阳兵工厂即是这一时期由张之洞倡办起来的。
抗日战争时期,第一工厂被迫历经两次大的搬迁。先后由湖北汉阳搬迁至湖南辰溪,再由辰溪搬迁至重庆九龙坡区鹅公岩。工厂依江傍山开凿山洞,建厂投产,为抗日战场源源不断地供应武器装备。新中国成立后,工厂改名为建设机床制造厂,历经发展变化,现为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国防工业和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第一单元
外强凌辱,洋务军兴
晚清政府闭关锁国,固守封建落后的手工业作坊,使中国火器与西方火器的差距越来越大。鸦片战争后,中国屡遭外国列强坚船利炮的攻击,备受凌辱。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洋务派兴办兵工厂,使中国的兵器发展进入了近代兵工的历史阶段。汉阳兵工厂是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的主要兵工厂长,规模大,技术力量强,兵器的产量和质量居于全国兵工厂前列。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4208\wps1.png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4208\wps2.png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4208\wps3.png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4208\wps4.png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4208\wps5.png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4208\wps6.png
第二单元
战时内迁,重庆建厂
抗战初期,日军不断进逼中国内陆地区,汉阳兵工厂遭受巨大威胁。在坚持军工生产支援抗战的同时。为谋求生存,在极度艰难的环境下被迫辗转完成两次大的搬迁壮举,最终选址重庆鹅公岩扎根复建,积极投产,为中国抗目战场源源不断地供应武器,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4208\wps7.png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4208\wps8.png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4208\wps9.png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4208\wps10.png
第三单元
战后重组,振兴经济
兵工署第一工厂历经百年历史风雨,承担起强兵富国、抵御外辱的历史重任,完成了社会更替、振兴国家的历史使命。披荆斩棘一路走来,终将开创更加辉煌的明天!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4208\wps11.png
第2站:抗战文物博物馆
这是一面印满抗战老兵红手印的墙,这里的老兵有国军的,也有八路军的。但在那个澎湃的年代,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军人,在这里不分政治,只有国家。
老兵老矣,但他们的手仍然坚硬,他们的手曾经握得起命运,如今却无法握住,时光他们一个个正在渐渐远去,于是我想到要让这些功勋卓著的手留存下来,在历史上长留下来,以表彰卫国勇士,警示后代。抗战时期,正是这无数的双手,握着大刀,长矛,掷手榴,埋地雷,炸碉堡,保卫了我们的国家,拯救了我们的民族。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4208\wps12.png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4208\wps13.png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4208\wps14.png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4208\wps15.png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4208\wps16.png
103岁的抗战老兵孙庭江在采访时说:“我要多活几年,替他们多看看祖国的强盛。”回看历史,多少英雄曾用呐喊唤醒民众,用脊背扛起重量,用手掌撑起人间,用牺牲成就盛世。铭记历史,继续创造新的历史,这是新时代新青年赓续先烈精神的历史责任。
在1949年那面非同寻常的红旗伴着国歌抵达最高处时,人民的欢呼声响彻大地。虽历经百年,但在这一天这只雄鹰又重新站起来了,血液奔腾,高声呼鸣,东方红日又重新升起。这红日是无数志士们用他们沾满鲜血的手捧起的。在那段无比漫长的黑夜是一点点星光的汇聚,照亮了这片大地,那些举灯的人,挥舞双臂高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他们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才托起了这个国家的未来。爱国是一种不计得失的深情,是一个岿然不动的信念。 “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青年在时代洪流前不约而同走在一起,为了救国,十几岁的少年也扛起枪支,奔赴战场,直面死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正是这种爱国精神,让无数中华儿女为民族振兴前仆后继,虽千万人吾往矣。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们只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火炬。当千千万万的人亦是如此,我们也将撑起祖国的脊梁,托起这一轮闪耀的太阳。
这泱泱华夏,历经沧桑仍散发光芒,让我们点燃这信仰之火,让那光芒冲天直上。
|